返回第十集 快穿之我是黄月英010(一)  快穿武则天:拯救花式男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刘备率军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之后,诸葛亮看刘备孤掌难鸣,于是建议道:“如今态势紧急,我请求亲赴江东求救于孙权。”

此时,孙权率领军队驻扎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观望事态的发展。

而东吴内部,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方面,意见争论不休,因此,诸葛亮只得作为节使,去东吴游说孙权,联合抗曹。

由于我事前给管毅版的诸葛亮看了我所变化出来的三国演义版本,从而对当时人事有了一定了解,因此,虽然不是原主诸葛亮,管毅也能够自由“对度”。

于是,这一次,诸葛亮“舌战群儒”,势在必行:

鲁肃回报孙权,孙权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于帐下,请卧龙先生来,升堂议事。

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孔明同往孙权大帐中。

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

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看来,这些人,也对诸葛亮有所了解。

而我装扮成一个普通颜色的小书童,陪在诸葛亮身边。

诸葛亮看我一眼,对着张昭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

诸葛亮暗想道:“这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

于是从容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

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

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

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

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

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

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三岁的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

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

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

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

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

诸葛听罢,淡然一笑,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

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

等到他肺腹调和、形体慢慢养得安稳些了,再用肉食补养,加上效力强的药治疗,这样病根才能除尽,人得以全面康复。

如果不等病人气脉缓和,就给他吃烈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实在就难了。

我主刘备,以前兵败于汝南,寄靠在刘表门下,兵不到一千,将只关、张、赵云,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时刻。

新野小县地僻人稀粮又少,他不过是暂时借以安身,怎可能长久坐守在那里呢?

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条件下,却能够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惇等心惊胆寒。

依我看来,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

至于刘琮投降曹操,豫州当时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之业当阳之败,豫州不忍丢下百姓,几十万人扶老携幼相随渡江,每日与民一同颠簸十余里路而放弃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义啊!

寡不敌众,胜负乃是兵家常事。

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然而垓下一战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难道不是因为韩信为他出了良谋吗?

可韩信扶佐刘邦那么久,也没得几次胜利啊。

因此说,国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谋划。

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的呀!”这是一“反攻”了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