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到时候,我也会把陈泰家人接走,以防不测。
至于剩下的家族,自让他们投靠司马昭,也无妨。
反正不过是一个名声,随缘。
嗯,家人也投靠司马昭吧,因为陈泰舅舅尚书荀顗也是投靠司马昭,所以,看来家人这边,其实我不用担心,那么,就单单考虑陈泰一人安危即可。
理顺这一切,我默默地想,接下来,司马昭该废帝了吧?……就算是杀帝,也要给人一个“师出有名”而且绝对正确的理由,不然,何必杀呢?!……
果然如我所料,司马昭开始对郭太后那边下手,考虑到郭太后还有用,又是一个妇人,所以对付起来,还算方便。
司马昭威逼郭太后下旨,大意是说:当初援立曹髦是看中他“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但是不成想“情性暴戾,日月滋甚”,我这个太后数次呵责都不奏效,后来和大将军司马昭商量要废立之,大将军认为他年幼无知,但还可以雕琢,要以观后效。
但没想到他得寸进尺,还拿弓箭射我的宫殿,弓箭甚至落在我的面前。
我前后数十次让大将军废立他,曹髦知道后,甚至贿赂我的身边人打算下毒药害我。
后来事情败露,就要出兵入西宫杀我。
幸亏大将军及时知道,而他自己混杂在士兵之中,被大将军的将士杀死。
这小儿“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应当“罪废为庶人,此儿亦宜以民礼葬之”。
由于曹髦死后被褫夺皇帝封号,因此其在位期间的年号均为高贵乡公某年。
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高柔等上疏称“以为可加恩以王礼葬之”,于是葬高贵乡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
下车数乘,不设旌旐,百姓相聚而观之,曰:“是前日所杀天子也。”或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司马昭之心,当真路人皆知,他的天花乱坠言论,令郭太后出的旨意,自己与太傅司马孚、太尉高柔等人上的疏,志在洗白自己,抹黑曹髦,因此,使得曹髦一死,看起来好像更“罪有应得”:政客的把戏,玩得十分老套。
然而,依然有百姓知道天子被杀,因而掩面而哭。
然后,司马昭决心对付当初不与王沈、王业一起向自己告密的王经,看来是曹髦心腹,不得不杀。
于是,这一辈子,司马昭又让郭太后下了一道旨意,说王经“教唆圣上”、“离间重臣”,要将他处死。
我得到消息之后,出现在王经府上,此时,王经尚未接到旨意。
王经正在卧室悲泣……忽然之间,房间里有袅袅烟升起,接着,这烟雾逐渐凝实成一个人,一开始,王经还没感觉,后来感觉不对,抬起满是泪花的脸,发现面前站着一个身着道袍的女子,看起来好像是道姑,有明月清风之容,貌若天仙,气度风华。
王经认得我,说道:“不知道阮军师来此,有何意?……”
我淡淡一笑,道:“王经,你命不该绝,我是来救你的。”
王经端坐着,道:“我早料到这一天了……”以袍袖擦了擦眼睛,说道,“怎么?司马昭是派你来暗杀我的吗?……”
我看着他,怜悯无比,说道:“陛下未死,陈泰也未死,我把他们救下来了……”
登时,王经脸上的表情凝固了,半天说道:“……真的?……”
我说道:“是的。”跟着,我将王经引入夫妻空间,与曹髦和陈泰相见,君臣痛哭。
这时候,郭太后旨意来了,叫王经去接旨。
我点出一个假的王经,出去接旨……跟着,这边的王经和曹髦以及陈泰,只听得旨意上说王经“教唆圣上”、“离间重臣”,是为妖人,要将他“腰斩”。
曹髦和陈泰大惊,王经淡淡笑了笑,仿佛这个结果很正常。
在接到旨意后,假王经顺利被士兵领出,即时处斩,观看之人,络绎不绝,皆为王经的命运,感到悲哀。
而司马昭得知王经已被腰斩成功的消息,十分满意,这下,不但惩罚了与自己作对的人,消灭掉了魏帝的势力,便是周围其他对自己有意见的官员们,也示以效尤,杀鸡儆猴。
一时之间,司马昭的势力,再度巩固。
在杀掉了假的王经之后,司马昭开始论功行赏,魏书的作者王沈王昶之侄因为告密出首立功免死,因功封安平侯,食邑二千户。
但此时,由于众人看到王经死了,之前陈泰也死了……一下子,又群情激愤起来,要求惩处杀掉魏帝之人,虽然魏帝曹髦已被贬为庶人,但是当时毕竟是皇帝,臣下怎么可以杀皇帝呢?……这绝对是灭绝人伦的事情。
司马昭无奈,他舍不得贾充死,于是瞄中了成济,反正成济对自己来说,也不是那么重要,杀掉了曹髦,就算他一生的“辉煌”吧,他决心将成济作为弃子,保全自己和贾充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