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们看我走了后,走到山神庙口,看外边青色茫茫,山下一个身影游动……青衣步衫,彼此相看一眼,眼中都有得色。
“我去禀告大王。”其中一人说道。
齐宣王很恼怒,想不到孟子对自己说“君子远庖厨”……他就知道这不是什么好话……但是关键是,他听不懂啊!
所以他召集了一些门客,问他们,这句话什么意思……
而且还给出了“语境”……
故事如下: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情,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所以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齐宣王问:“道德怎么样就可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说:“能够。”
齐宣王说:“凭什么知道我能够呢?”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龁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到处死刑一样。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是有这件事。”
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齐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孟子当时确实是这么说的,然而,齐宣王听不懂。
这孟子的意思是说自己也可以王道而天下吗?……因为有仁慈之心。
但是,“君子远庖厨”……这句话什么意思?对他而言,不管是杀羊还是杀牛……都是杀?……
但是,孟子为什么关心自己杀羊还是杀牛呢?……说这都是杀。
那意思是都不杀吗?……到底什么意思?
他觉得事情可能不是这么简单。
难道,孟子劝谏自己,是为了让自己既不杀牛,也不杀羊?……那礼仪怎么办?怎么祭祀呢?……
既然祭祀,一定需要备下“三牲”或者“五牲”呀!……不可能没有杀戮的。
难道叫自己不要祭祀?……这也不对。
孔孟都是注重礼教的,所以也不可能叫自己不要“祭祀”……
齐宣王想得头都大了,于是下令:
谁能明白孟子所言:“君子远庖厨”,赏银一百两。
顿时,引来了不少人纷纷表达自己的言论,分别如下:
“君子远庖厨指的是君子可以不下厨,离开厨房,照样有的吃的。”
“君子远庖厨指的是不管杀羊还是杀牛,只要不是君子做的,都可以吃。”
还有继续支持“男权”论的,比如:“君子远庖厨,所以小人和女子应当在厨房。”引起了齐宣王的皱眉,道:“那男厨子怎么办?全都解雇吗?杀猪的也要都换成女人吗?”
还有的倒是说到“祭祀”,但是也不中齐宣王的心意,是这么说的:
“这是教育我们,不管杀羊还是杀羊,都是要杀的,所以都杀吧!……但是,最好不是君子杀,其他人杀,无所谓了……所以只要不是君子杀牛或者杀羊,都可以。”
……
其中有一个人的话倒是有点意思,齐宣王暗暗记住了此人名字,他叫离芦作者虚构名。,他虽然衣着普通,有些地方还有补丁,但说的是:“所谓君子远庖厨,指的是孟子希望大王止戈,只有这样,才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