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我是秦王  靖难之战前夜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目的在改组帝国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

不可否认,这三个人都勇敢、正直和满怀着理想。但是,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是典型的赵括。

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多半就是出自三人之手。

毕竟在朱元璋分封诸王时,就有大臣建议过。

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恐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怕会酿成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提醒朱元璋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

但是,朱元璋不但听不进劝告,反而将其下狱囚死。

后来,还有不少正直勇敢不怕死的大臣,再次劝诫朱元璋限制藩王的势力。当时,大臣们以朱元璋次子朱樉,在西北嚣张跋扈拥兵数十万为由。朱元璋细细考量过后,依然不为所动。

不仅不限制藩王,朱元璋还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提起:“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后来的靖难之战,燕王朱棣便是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