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
天宇
朱斌语
校园偶遇
爱慕情思绪
芳心千丝万缕
情泛滥心随卿去
苦追多年时常忧虑
追伊天涯却终有差距
痴心对卿兮卿未能相与
心畏无缘奈芳心不渝
朝思暮想独枕难居
花开花落十有余
二人终成眷侣
爱情三部曲
以身相许
爱如玉
天宇
育
如今的你已找到心灵上的归宿,而漂泊中的我却不知情归何处。
忙完朱哥婚礼的陈宇,在返程上海的路途中,停留在鹰潭火车站时心中那份归属感还是久久不能平复,亲朋好友的祝福像星星燎火般缭绕在参加此次婚礼的每个人心中。
从上海匆匆赶回老家的陈宇一开始是疲惫的,可是当到达新郎官朱哥家时看着周围忙碌的亲友们,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瞬间温暖全身。工作忙碌中陈宇抽空回趟家也实属不易,回到家后梳理一番亲友们便叫陈宇去休息休息。
休息片刻之后,根据老家的习俗需要一批男士去女方家下聘礼,身为弟弟的陈宇义不容辞追随着大部队出发。在朱哥婚礼时,陈宇询问大人后方才知道黎川嫁娶风俗:
现代社会大城市的年轻男女是不兴定婚这一套的,都喜欢“我的婚姻,我做主”,来个西方“舶来”的求婚方式,也就是男士对自己心仪的女子单膝跪下,手捧一支玫瑰,哀求“嫁给我吧”,如果女士接受的话戴上男士从口袋里拿出的一枚戒指,这事就成了,等着娶回家吧。但黎川嫁娶习俗里父母之意很重要,一般要经过通媒、定亲、送婚帖、贺喜、迎亲、会新亲等过程,定婚这关必不可少。
男女成年后,先“相亲”,男方需要到女方家或到媒人安排的地方让女方长辈看看外表,如果中意,要由男方父母央媒求亲,记住要给媒钱的,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时必定男家先允,女方后允。旧时双方央人(多为算命先生)“合八字”,无冲克和不中意处方可成亲,现在破除迷信,已经不兴了。
接着就得请客吃饭了,叫“订婚宴”,这宴席可得女方出钱,女方家请,男方带上血亲凑满双数,带上柬帖(即订婚书)附彩礼准备大食一顿了。在请客当天上午女方纳彩礼叫作“定”,亦谓之“过大书”。彩礼就是给钱给物,有“大彩礼”和“小彩礼”之分,大彩礼那东西多的会累死人,现在不兴。女方收过彩礼并回帖,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双方亲戚说说笑笑也就到中午,该上席了。这定婚宴席就是战场,酒席上女方必须劝酒,男方必须被喝倒几个,那才叫痛快,叫有感情!否则就有招待不周之嫌!
婚定了,做“准女婿”的每年的春节,端午二大节日得持礼物向岳家送去,谓“追节”。“追节”礼物中必不可少鸡,只为图个“吉”字。成婚当年女方须向翁姑家送年、节礼,谓“追反节”。
婚约确立,择吉嫁娶。男方将迎娶日期书送女方,曰“送日子”,并随赠礼品。女方收下,即示如约;拒收,则须待明年另择佳期。
嫁娶吉日定后,迎娶早日,男方备“盒担礼”送至女方为“起嫁”。盒担礼包括猪肉、鸡(或鸭)、鲜鱼、米酒及“待筵”、“父母筵”、“谢月老”、“犒众匠”、“代花粉”等财礼、赏赐,谓之“结亲”。
“待筵”、“父母筵”,系奉献女之祖父母、父母之筵席所折算的钱;“谢月老”是给媒婆的钱;“犒众匠”又称“劳匠礼”,是犒劳女家备办妆奁所请诸匠人的赏钱;“代花粉”指送姻亲嫁女的贺礼。
不要看名目繁多,觉得很复杂,其实除了东西,那些所谓“待筵”、“父母筵”、“谢月老”、“犒众匠”、“代花粉”只是个好听的说法,说白了就一个字“钱”,用红纸分几包,包好人民币,每包封面写上上面好听的那几个名字就算齐了。一般“待筵”、“母筵”、“谢月老”里就包个几十到一百余元就够了,“父母筵”、“代花粉”里包的就多点,数百到数千不等。
男方送“盒担礼”的人可有讲究,需要二名年轻力壮的“处男”(虽说要“处男”,形式上只要没有结婚的男子就可以了,至于是不是真“处男”也没人追究)。送“盒担礼”的人到女方后,每人会得到现煮的一碗“汤”喝和一个红包,“汤”里一般是四个鸡蛋和一些肉,记住“汤”不可以吃尽要留点,否则会被女方笑话的,留点有取“有剩有余”之意,红包里钱也不多就几十元,意思意思而已。
迎娶日,男方带好二对童男童女、备彩舆至女家,女家燃春烛、鸣炮以“迎花轿”。嗣后,父母坐女于堂,修眉线面“试妆”。继之换“离娘衣”(舅家所赠内衣),哭别父母,拜辞祖宗,吹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