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连基本的游戏都有着游戏规则
那说明职场并不是无规律可寻
菜鸟学员晋升职场老手过程中
无外乎先做人后做事
年少轻狂悔青春,踌躇满志忆过往。经过公司数月的洗礼后,陈宇渐渐熟悉了公司中部分业务。但是在工作之中,他似乎发现自己与企业某些管理风气显得格格不入。
当初进入企业是为了尽快脱离校园那种填鸭式空谈理论,浪费青春的人生方式,然后打算在企业中学到一些实践、实战操作技能。进入企业后陈宇秉承着自己的信念进入工厂,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陈宇决定人际关系分两步走:
第一步认真观察公司老员工,区分能干事和会干事两类人群。会干事指按部就班只干自己工作,甚至还需要其他人帮忙才能完成工作的一类人。能干事指有自己主见,能处理其他人处理不了问题的一类人。
第二步仔细分析新员工心里想法,新进员工与自己年龄相仿。同龄人兴趣、爱好可以使他们很开融入对方圈子,通过相互交流寻找出与自己想法相似且有共同语言的同事,为自己今后展开工作提供后续保障。
年龄的差距,话题的代沟,新老的区别……一条条令人难以越过的界限摆在陈宇面前。陈宇在无任何协助下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从简单生活话题聊起,慢慢的聊起工作,在各种话题存在代沟时,陈宇能做到的是用心去倾听,用实际行动去品读那个时代的书籍体验那个年代思想潮流。
在交谈这一系列过程中陈宇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为此时工作而奋斗,更多是为自己未来而努力拼搏着。
为此,陈宇为此时班组管理制度感到一丝心惊:一个好的管理者是要善于发现属下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等着上一级人员赶驴上路一般,鞭打一下走一下。另外这里管理操作着实令陈宇感到意外,按照管理制度产品生产要经过层层标准化工序的控制才能合格出产使用。但是公司要求数量化与工资绩效挂钩后导致基层人员为了数量而不在乎质量,实际生产中一些违规操作、一些不合格产品也是屡见不鲜。基层管理者也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一现象的产生瞬间让陈宇对“国企”、“国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一个国有附属公司操作都是如此,那何况那些资质较低的小公司呢?当主任计划培养陈宇他们几个新员工成为“全线通”时,班组里的领导才想起他们这几个名不见列传的小豆丁。
满怀憧憬向往的进入公司,却不曾想被现实摧残腐蚀。在工作之余,陈宇也是按照原先计划与其他员工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了解。在一次次谈话中陈宇觉得他们的心态与自己完全不一样。是他们故意隐藏、敢于平淡还是自己哗众取宠、年少轻狂,这就不得而知。
那一天,陈宇与他们闲聊到,老傅说:“终于发工资啦!有钱的日子来临了”。
陈宇惊奇问道:“你是为了薪酬才来这里工作的吗?”
他满怀笑意的说:“不为工资,谁来这里干活啊,累的半死。”紧接着老傅反问道:“你不是为了工资?”
陈宇平静地解析道:“工资只是你劳动所得的一个标准,我来这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与学习。”当陈宇此话说出后,他缓过神来才明白自己这话说的太伟大、太官方了。
老傅不屑的说道:“我们这样的人就好好赚些苦力钱,将来娶妻生子平淡一生算了”。
陈宇不停地追问道:“你没有梦想?”
老傅紧接着说:“吹着空调,打着撸”。
陈宇与老傅相继顺着这个话题聊了一会儿,最后老傅说:“你说的那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实际行动起来就真能改变自己吗?”
这时轮到陈宇懵了,心中一丝惬意道:“是的,我说的也是虚的,实践起来真的能改变自己吗?”。心中这样想着可嘴里却说着:“实践不一定成功,但不实践就一定不成功”。
就在这时包子满脸笑嘻嘻地手指顶着鼻梁上那副眼镜朝我们走过来,他笑道:“你们聊什么呢?聊得这么嗨”。
陈宇也笑着道:“聊聊人生谈谈理想呗”。
老傅站在一旁继续默默地按部就班工作着,包子接着笑的更灿烂道:“还理想呢?你还理想呢?”。
陈宇心中怀着锋芒避露的心理回答道:“我现在理想啊,就是好好干,先争取签个正式工最好当个维修工”。
其实这时陈宇内心汹涌澎湃着,脑海深处有着一个铮亮的信念“管理者”在他心中徘徊。陈宇顺势反接着问:“你呢?”
包子意味深长的说:“年轻时想着是考警校当警察,前些日子想的是开一间咖啡店”。
“如果今天你不问,我还真不知道自己还有理想呢?”包子接着叹道。
陈宇三人接着又进行了一番激烈讨论,从理想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