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花钱如流水  大明天启年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钱呐,来时如山洪爆发,去时如滚滚流水。

朱由校看着眼前争得面红耳赤的两个老头儿,心里无奈的想着。

左边一个满脸愁苦,脸上尽是皱纹的老者正是户部尚书李汝华;

而正被他揪着袖子不放的红脸膛老者则是兵部尚书崔景荣。

只见崔景荣一把从李汝华手中扯出了自己的袖子,向朱由校拱拱手,不紧不慢的说道:

“按照皇上上次提出的计划,辽东购置红夷大炮共一百门,需银四十万两;”

“另有九边历年所欠之饷六十二万两,皇上欲练新军五千,所需军饷、兵器甲仗共需三十六万两…”

朱由校两眼一翻,差点抽过去。

我这拼死拼活地弄了一百三十二万两银子,本以为今年总算可以过个好年了。

好嘛,您兵部一家就要一百四十六万银子,合着我还得从自己牙缝里挤出一点儿给您呗?

一旁的户部尚书李汝华还没来得及说话,新上任的吏部天官张问达便翻起了白眼儿:

“崔大人好大的口气!合着皇上这一百多万银子都是给您一家弄的?我吏部的官员可是有好几个月都只发了半饷,再派一些剿奴捐下来,还让不让他们过了?”

一旁的工部尚书王佐也忍不住了:“话虽这样说,但这银子也不能就你们一家分了!我工部还要对三大殿进行翻修,先皇的陵寝也尚未修好,这哪一处不要银子?”

一时间,除了暂时没有大笔开销的刑部和礼部,其他四位部堂高官都吵了起来。

一旁侍候的黄锦见朱由校的脸上逐渐浮起了黑线,便低低的咳嗽了一声。

正说的面红耳赤的四位尚书一见皇帝面沉如水,齐齐拱手道:“老臣有罪。”

朱由校叹了口气,说道:“各位都有难处,朕也能理解。毕竟嘛,大明这个穷家不好当,就像个一条满是破洞的裤子,想捂着胸口吧,就得露出屁股上的破洞。”

他沉下脸道:“但是朕派发剿奴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补亏空!而是要用这一百几十万银子把建奴砸死在辽东!以雪我大明之耻!”

“这笔银子就不要跟兵部争了。红夷大炮的购买和新军操练,朕要即刻见到成效!”

朱由校话锋一转,接着说道:“至于九边边军嘛…所欠军饷先发一半,剩下的以朕的名义先欠着好了。”

崔景荣急急拱手道:“皇上,万万不可!”

朱由校抬手制止了他:“老大人不必多言,朕心里自有打算。”

既然这个家都快当不下去了,还如此在乎皇帝的虚名干什么?

手上拿着这么大一块金字招牌不用,岂不是明珠暗投,白璧蒙尘?

“省下来应该还有二三十万两的银子,先把官员的俸禄也发一半吧,剩下的也以朕的名义欠着,免得他们说朕偏心。”

“至于三大殿和先皇陵寝…三大殿先不修了,朕内库里还有十几万两银子,先给工部用着吧。”

朱由校无奈的挥了挥手。

皇帝的信用在天启初年还是坚挺的,无论是百姓还是边军都只认皇帝而不认各地督抚。

但是自己若是玩脱了,下一次再向百姓伸手的时候恐怕就没这么容易了,毕竟老百姓也不是傻子。

朱由校缓缓站起来,说道:“今次朕把自己压在了天平上,希望诸君可以看清楚,建奴不是我大明的癣疥之疾,而是心腹大患!”

“眼下朝廷的亏空越来越多,辽东军镇像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若是不借着这百万两白银把他们彻底打死,下次我大明可就彻底打不起了!”

朱由校的话着实把几个老臣惊住了。

仔细一想,皇上说的却是没问题。眼下大明各地灾患频发,江浙一带更是连年遭水灾,这大明就像是一个四面漏水的破船。

好不容易弄来百万银子,若是不趁此机会把在船底凿洞的小贼砸死在水里,从此便再无机会了。

这次,便是大明最后的胜利契机!

原本还想说些什么的王佐和张问达二人对视一眼,齐齐缄默下来,不在做声。

不说话便是再好不过的表达。

朱由校笑道:“看来各位是没有意见了。那么,兵部就把该拿的一百零一万银子拿去。”

他眯起了双眼,接着说道:“朕听孙师傅说,我大明一直有吃空饷,喝兵血的事情发生,最近朕倒是要来看看是谁行事如此乖张。”

崔景荣惊愕的盯着朱由校。

他如何也不敢相信,皇帝会在这个时候把大明最毒的脓疮挑破。

自土木堡之后,大明精兵便只在九边。

自萨尔浒之后,九边精兵便尽在辽东。

自李成梁之后,辽东精兵尽归于私人。

辽东边军真正的精锐,便是各个将领手下的私军,或者说家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