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夏之所以会怀疑林筱筱是不是知道些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
昨天林筱筱与苏夏告白,然后今天就出了这档子事儿。
这说明这件事大几率与林筱筱有关,小几率只是意外事件。
而且林筱筱的反应很不对劲,面对照片事件还发呆走神,心不在焉。
当一个人对眼前正在发生的,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危机表示心不在焉时。
有很大的可能,是那个人面临着更大的危机,而且也在眼前。
结合这些原因,苏夏怀疑林筱筱是不是知道些内幕,这并不奇怪。
而且,苏夏从来不相信什么巧合。
苏夏只相信,一切事件的背后都是人为的因素所导致的。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因为照片事件的存在,今天一整天,苏夏都不得安宁。
虽然二年级告示栏的照片早上就被教务处的老师撕下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看到了。
甚至于有学生拍下告示栏的照片,四处流传。
所谓名为校园卦的这种信息,在校园内流传的速度是极快的。
这导致,苏夏哪怕是班级内待着,窗外都会有别的班级的人来窗外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至于林筱筱,同样如此。
为此,苏夏中午直接放弃了去食堂吃午饭的想法。
苏夏直接待在教室,等人群走的差不多了,去超市买个面包,就回资料审查室。
回到资料审查室,苏夏才算是获得了一段不被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的时间。
而林筱筱,今天一直在躲着苏夏,苏夏压根找不到机会和她交谈。
不过苏夏通过上课的时间观察林筱筱,林筱筱走神的频率确实有些高的不对劲了。
苏夏很好奇,林筱筱走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苏夏更好奇,到底是哪个混蛋拍的照片,散播谣言。
这种时候,苏夏的弊端就体现出来了。
无论何时,都保持一个人的苏夏,虽然自由自在,可以随心所欲的说话,做事,什么也不需要顾忌。
但相应的,无论什么事,都只能依靠自己,没有人脉,没有圈子,甚至连一个可以打听情报的人都没有。
苏夏并不是不知道这个弊端,毕竟谁也不是天生孤僻。
只不过,苏夏当初是觉得自己大概不会有机会和什么麻烦的事扯上关系罢了。
现在看来,未来总是充满了无数可能性。
不过苏夏并不会产生类似于后悔的情绪。
因为苏夏一开始就明白,当他选择作为一个人,享受个体主义的便利的同时,就有承受个体主义弊端的义务。
进行选择,享受便利,承受弊端。
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条理,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体系还是社会。
今天一整天,苏夏罕见的睡了九节课,连自习课他都没放过,而且自习课还是戴着耳机睡的。
因为如果不戴耳机,耳朵里就会钻进前后桌同学小声议论自己的声音。
他们或许觉得自己讨论的声音很小,无伤大雅。
可当十多个人都认为自己在很小声的讨论的时候,这个声音就不小了。
很多人愚蠢就愚蠢在,他们只会主观的单独看待自己,却不会客观的看待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
简而言之,今天是收获甚微的一天。
因为苏夏并没有任何可以获得情报的渠道,他也没打算去和别人产生交集。
一是因为估计也没人愿意和他产生交集。
二是这时候身为卦议论核心对象的他,和绝大多数人产生交集,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而唯一可靠,且重要的信息渠道——林筱筱,又一直躲着他。
这导致苏夏一整天都只能在睡觉中度日。
但课余时间苏夏也不是闲着,人们在偷偷观察苏夏,苏夏何尝不是在偷偷观察他们,偷听他们的对话。
而之所以自习课戴耳机睡觉,完全是因为对周围的对话已经听腻了,完全没必要听了。
因为没有具体的怀疑范围,所以苏夏就把初步怀疑的范围设立在自己的班级。
通过今天的观察结合平日里获得的信息,苏夏已经能排除掉相当一部分人的嫌疑。
余下的人,都是平日里与林筱筱有着深浅不一的联系,或者是与林筱筱有过各种意义上的冲突之类的。
苏夏平日里充当透明人,仅仅是存在透明,这并不代表他对班级的小团体不清楚。
事实上,无论是班级的小团体分割,还是个体之间的纠葛,他知道的都比绝大多数人多。
苏夏明白,人是群居动物,社会性动物,一个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活下去的。
同理,一个学生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