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六章 赵云蛰伏  三国铁血龙骑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云大婚之后,一切又回复正轨,北疆广阔的疆域还很贫瘠荒芜,虽然赵云收服了辖区之内的异族,为北疆增添了许多人口,但北疆仍然还有许多地方依然是许多地方人迹罕至,盗匪、马匪横行,贫苦百姓依然还是贫苦。除了幽州没有饿死人之外,并州、凉州、西域等地依然时有发生黎民百姓饿死事件。

有介于此,赵云召集北疆郡县官吏开会,主要议题就是解决北疆百姓温饱问题。

在东汉末年,特别是黄巾起义之后,连年灾,再加上人祸,在大汉境内要想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又谈何容易?

“都吧,如何才能解决辖下之地百姓温饱问题,将是我北疆父母官以后重要的考核项目之一,谁也不能例外。”赵云扫视满堂百官一遍,声音十分沉重地道。

“启禀主公,臣等无需标新立异,只有按照主公治理幽州的方法治理地方,相信很快就能解决治下百姓衣食问题了。”已经升任晋阳太守的诸葛珪首先发言道。

“臣等赞同诸葛太守的意见!”百官齐声赞同道。

赵云沉声道:“如果真是那么简单的事,孤何须将诸君召集到上党来议事?幽州是幽州,每个地方的出产不同,所拥有的资源不同,地方百姓的秉性也不相同,如何能一成不变的照搬呢?当然政策性的东西不能改变。

比如,并州许多地方出产石炭煤,这可是整个下都需要的珍贵资源,它可以用来煮饭、也可以用来取暖、还可以诸如酿酒、锻造、煮茧等工场制造所用,它就可以有序的开采出来,运往各地换取粮食等北疆急需之物。

这只是举一个例子,每个地方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特产,这些特产在本地也许不被人重视,但是到了外地它就是难得的宝贝。

只要我等将这些地方特产经营得当,相信一定会为北疆创造无数的财富。

诸君都要记住一条准则:资源合理利用,利益最大化。将是诸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不二良方。

在北疆广阔区域,有的地方出产铁矿,有的地方出产陶土,有的地方出产水果,有的地方出产宝石、玉石,有的地方出产骏马、牲畜,有的地方土地肥沃盛产粮食……

总之,北疆之地,地域广阔,资源丰富,诸君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努力发掘地方资源,带动地方百姓,彻底摆脱衣食无着的困境。

俗话得好:钱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怎么能被钱财所困?只要诸君心里真正装着辖区百姓,孤坚信,没有克服不了困难,也没有跨不过的障碍。

孤会发动商会,到各地开办工场、收购地方特产,然后贩卖到其他地方,换取粮食再评价卖给本地百姓。

当然,这些生财之道,皆是旁门左道,最主要的还是要大力开发辖区土地,北疆分配田地到户的政策始终都不会变,诸君要引导本地百姓们自食其力,有道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还有就是民屯、军屯政策也不会改变,接下北疆还要大力建设民垦农场、军垦农场,河套地区、羌族地区、辽北地区皆是土地肥沃的好地方,最适合开垦农场、牧场,诸君应该好好利用这些膏腴之地。

最后,孤还要讲一讲那些流离失所、衣食无着的流民,孤请诸君本着大爱之心、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父母官理念,将他们收容编户,以工代赈,让他们皆能渡过难关。孤在这里为流民们向诸君致谢了!”

赵云一番长篇大,听得百官精神陡振,赵云的讲话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合理利用本土资源的窗户,要知道,在东汉这个年代,官吏们皆十分的鄙视商人,很少有异地贸易往来的观念,赵云的话犹如醐醍灌顶,使他们清醒了许多,要想辖区脱贫,这种发掘本土资源,展开异地贸易,那是必须的举措,特别是赵云最后提出对收容流民,以工代赈的观念,更是让他们如梦初醒,如果运用得当,这不是坏事变好事么?最后,赵云向与会者那一个深深的鞠躬,使得这些郡县主官齐齐动容:赵大都督是一位真正心里装着黎民百姓的好官啊!

接下来,这次郡县长官会议整整开了三时间,方告一段落。这三中,各个郡县主官纷纷提出自己下去有什么资源,之后就是讨论如何开发这些资源,然后制定出具体的开发措施和投资所需,当然投资之事主要是由商会会员们担纲,北疆政府出让一定的股份与商家们分享其中利益。

三之后,各地主官踏上回程,与他们同行的还有许多的商户。

北疆大建设就这样如火如荼的展开,当然也有些地方世家大族处于自身利益考虑,阻扰地方政府开发的事件发生。

赵云毫不客气地将阻扰地方开发的世家大族连根拔起,为了北疆的利益,他宁愿再次背负起与世家大族为敌的“罪名”。

汉灵帝收到雪片般的关于赵云的弹劾奏章,只是象征性的下旨申斥赵云一番,便再无动作,世家大族再次失望了,他们一直都在全力打压赵云,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