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还是为迎接中国厨师节而添置的。没有编制,没有行政拨款,从会长到干事工作都不计报酬。然而,就是这个烹饪协会,把南昌市上万名厨师团和凝聚在一起了,为继承和创新赣菜品牌而不余遗力地奋斗着。近百家团体会员,每年不间断地召开年会、技术交流会、研讨会,举办技能比赛、仪器展销,先后编撰了十来本有关赣菜研究和菜谱整理的小册子,几十年如一日地培训厨师,把赣菜的传统技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也就是这个协会,为筹备第13届中国厨师节而殚精竭虑,做了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
协会会长汪声瑜,一位几乎一辈子从事饮食事业的七旬老人,从195年5月协会成立一直在这里工作至今。谈起赣菜,他的脸上情不自禁流露出自豪,那矍铄的目光中分明闪烁着一种深深的挚爱之情。他向我娓娓介绍赣菜的历史,赣菜的特点,赣菜的发展和创新,像展开一幅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观点非常鲜明,“在中国的菜系中,赣菜以其独有的特色,完全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常务副会长涂立波,这位烹饪大师,与汪声瑜一道为赣菜的兴隆而奔走呼号。还有协会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边不停地忙乎着工作,一边热情地与我讨论赣菜。我终于从这间小屋找到了答案:是南昌烹协高举起了赣菜振兴的大旗,是南昌的厨师们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发展赣菜的重担!
赣菜拥有今天如此兴隆的局面,与协会坚持多年培训赣菜厨师分不开。当今在南昌,以及在外地许多城市,烹饪赣菜的厨师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这里经过培训而走上灶台的,甚至包括考场,现场教学,现场示范,精通赣菜的厨艺大师亲手操作,亲自讲解。学员们分成两批,一批切菜剁菜作好准备,一批就上灶烹炒实践。没有高深的理论,却每堂课都实实在在。一个培训班一般40人左右,三个月一期学完,学员们对赣菜的选料、味型和基本技艺都能运用和掌握。前前后后这样的培训班,总计办了一百多期,一茬又一茬的赣菜厨师从这里学到了本领,赣菜的传统也正是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
诲人不倦的老厨师们为弘扬赣菜所作的奉献令人尊敬,让我们记住走上讲台的老一辈赣菜大师们的名字口巴:熊新根、卜洽祥、罗喜弟、周明、蔡荷生、杨铭金、王良生、涂立波、余克懋、杜明哲厨师们为弘扬赣菜所作出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大力推动赣菜的对外交流。他们深知,一个地方的菜系要在全国打出品牌,必须大胆走出去,走向全国的市场,通过市场实践和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影响力。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烹饪技术也必须通过扩大开放才能实现创新不口发展。以南昌烹协为龙头,赣菜的厨师们从第五届全国厨师节起,每届都派出自己的代表团前往参加,而且每次都精心推出了赣菜的展台。一些城市举办美食节等活动,赣菜的厨师们闻讯也争相到会一展身手。中国烹饪协会举办“中华餐饮名店“的评选,南昌烹协积极组织赣菜馆参评,独一处、民间饭庄、江西饭店、鄱阳湖大酒、和平大酒店、阳光大酒店、豫章城、饭是钢等13家南昌的酒店饭馆已经榜上有名。在天津的美食节上,赣菜引起了轰动效应,著名的天津南市美食街上开起了赣菜馆。2007年的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美食节,赣菜成为除东道主外获得奖项最多的一个外地菜系。南昌的瓦钵汤从广州一路跑火开到深圳,今天近20家瓦钵汤店仍然顾客盈门高朋满座。“民间饭庄“在深圳开了4家分店,也是天天火爆。“狮子楼“当年在北京、在海口都红得发紫,京剧进饭店更是吸引了无数票友和顾客。北京新开的一家“鄱阳湖大酒店“坐落于三环的蓟门桥,地段虽不是闹市,因为赣菜的特色名气,生意仍非常兴旺。在上海,在杭州,在武汉。。。已经无法统计,全国有多少城市开起了赣菜馆!只知道全国各地向南昌烹协要求推荐赣菜厨师的,应接不暇,供不应求。河南的洛阳还特地盛情邀请南昌的厨师们去那里表演半月,在洛阳航空大厦的宴厅,天天宾客满堂。百姓对赣菜的评价:“川菜太辣,苏菜太甜,鲁菜太实,还是赣菜好,兼顾东南西北。”
回顾赣菜这些年的发展,汪声瑜感慨地说:“主要是有一批潜心钻研的厨师,有一个能够团结厨师的组织,当然,还有政府的支持,舆论的配合。“他的这番话,为“厨是菜之魂“做了最好的注脚。赣菜今天能够在中国菜系中拥有如此辉煌,是一代一代赣菜厨师们用一道道菜肴精品构筑起的盛宴。
江西小吃
清汤泡糕:以鲜嫩精肉作馅,包以韧滑的面皮,煮为清汤;另以糯米粉、白糖、麻仁、桂花制成糕,入清汤泡成。咸、甜、香三味兼具,清香可口,糯软不腻。
酒糟汤圆:以糯米粉制成小圆球形,入沸水煮熟,以酒糟、白糖拌和而成。白润如玉、糟香浓郁,味甜适口。
白糖糕:优质糯米经浸泡、洗滤,入石臼舂成细粉,冲开水揉和,搓为细条,展为薄片,多层叠起,弯转成圈,入油炸至金黄,起锅滤油,以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