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作家笔会  娱乐圈里做老师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盛楠最终还是相信了段明庭。

因为段明庭的一个理由让她无法反驳:“我多长时间你还不知道吗?”

“你要是敢出去乱搞,我就阉了你。”盛楠做了个切菜的动作。

回到家里,盛楠亲身做了个实验,证实了段明庭没骗他。

第二天。

上午,段明庭去拍了几组广告片。

“头高一点,对,很帅。”

“换个姿势,注意屁股,屁股稍微翘一点,好,看镜头。”

段明庭感觉自己成为了一个机器,任由摄影师指挥,摆出各种羞耻的动作。

“段老师,辛苦了。”

段明庭终于拍完,别看只是站着摆出各种姿势,还是很累的。

“一起吃个饭吧,段老师。”西装品牌的公关部经理说道。

“不了,下午还要参加一个作协的作家笔会。”段明庭拒绝道。

公关部经理恍然大悟,说道:“哎呦!你看我,忘了咱们段老师还是个大作家呢!”

“什么大作家啊,就是个搬弄文字的。”

从摄影棚里出来,段明庭赶往作协,参加笔会。

所谓的笔会,其实就是一些作家随便谈谈,关于近期读书的感悟,或者是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

最为人熟知的笔会应该是林徽因家的文化沙龙。

上世纪30年代初,梁思成、林徽因搬到北总布胡同四合院后,很快聚集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精英。如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张奚若、哲学家邓叔存、经济学家陈岱孙、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美学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和萧乾等。

这些人经常在星期六的下午,陆续来到梁家,纵横天下,品茗坐论。

冰心对两性观念既传统又保守,对于林徽因和徐志摩沸沸扬扬的感情不理解,也不认同。

于1933年,在《大公报副刊上发表文章《我们太太的客厅,通篇充满了调侃与暗喻。

当时,林徽因正在晋省考古,读过文章后,直接给冰心寄去了一坛老陈醋。

在当时那个年代,文人作家在报纸上的骂战几乎从不停歇。

可能是立场信仰不同,也可能是对民族未来的看法不同,当然,也有可能是仅仅觉得另一位作家的文章太烂。

下午两点多,笔会开始。

这样的笔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举办一次,不过这还是段明庭第一次参加。

大家做得很随意,有两位中年作家甚至还点起了烟。

“我最近又读了一遍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第二性,感受颇深。唉,我们国家的传统思想影响太深远了,女性的地位太低。”一位西装革履的作家说道,颇有些恨其不争的意味。

其他作家点点头,表示赞同,还有几位作家举了些西方国家女性权利的例子。

段明庭不太赞同他们的观点:“为什么不跟K国和J国比呢?他们国家的女性地位还不如我国呢!”

“小段啊,他们两个国家女性地位低,这正确吗?明显不对啊,我们要向好的学习,而不是跟不好的比,然后沾沾自喜。”点烟的男作家说道。

“什么样的女性地位才是高的?我们追求的是平等,不是女性高于男性,不是吗?”段明庭反驳道,“我们国家有哪个地方不平等?又或者说哪个工作是规定只有男性能做的?

再说了,男女平等,就要做到责任和权利都平等。

那结婚的时候,为什么要男性买房子和车?为什么上下公交车要女士优先,为什么遇到灾难的时候要女性先跑?”

“相比男性,女性处于弱势嘛。”一位女作家说道。

“你这不是歧视吗?思想上就把女性放到了弱势的地位。”段明庭思维敏捷的反驳这个女作家。

“你看过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吗?里面就讲了女性即使处于弱势,仍旧追求自由。

所以,弱势,是天生的,是男女本身就有的差距,但这不妨碍女性追求平等自由。”女作家说道。

段明庭笑了笑,说道:“我没看过易卜生的作品。”

“那你是怎么写作的?竟然连他的作品都没读过。”

段明庭认真地说道:“你看过伊万卡的作品吗?在我看来,只有她的作品才是真正讲女权的。”

“当然。”

段明庭又看向其他人,十来个人当中有七个人都点头。

“对不起,我还有事,就先走了,你们聊。”

段明庭直接起身,向门口走去,到了门口,又回头说道:“对了,哎,算了,没事儿,你们慢慢聊。”

他本来想说伊万卡是***的女儿的,想想还是算了,没必要把关系搞僵。

段明庭离开,另一个点烟但一直没说话的作家说道: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