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滑稽的派系之争  我有一本任务书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业,都可以反哺学校了,三倍的回报几乎是稳赚不赔,再用反哺的资源培养更多的武科生。

多走几届,那样收回来的资源岂不是成3的指数倍上升?

至于武科生考上武大后不履行诺言的问题,也简单只需要在资源倾斜时,让对方签订合同或是借条之类的,就不怕他不还。”

方建斌有些诧异,这个张浩也算有点水平,脑子一转竟能想到这么多。

看来脑子里面也不全是脂肪,看来还是小看他了。

齐贤摇头道:“不是这样的,这是舍本逐末了,想要走更多的武科生,最根本的解决方案是让武大收更多的人,或是建立更多的武大。

她没有考虑到两点,一,武大招收名额有限,二,用于武者修练的资源有限。

以此,李秋玲的做法完全没有一点好处,当然对咱们三高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可却也是一枚定时炸弹,对整个华夏来说的定时炸弹。

因为李秋玲的方法足够简单粗暴,只要是个人都能看出未来的收益巨大,一旦咱们学校取得成功,势必掀起一股风潮,引得无数的高中跟风模仿。

那时候,整个武者培养系统都会陷入一个如同泡沫经济般的怪圈,越卷越大,使得原本用于武者进阶的大量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入底层,最终拖垮华夏的武者孕育体系。”

“我听不懂……”张浩摇摇头,齐贤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可是他却不知道到底哪里有道理,有什么道理。

齐贤耐心解释道:“你也能想到,如果施行李秋玲的方法,短时间内,高中掌握的资源将会成指数倍递增,那么定会有无数学校效仿,最终各地高中的学校资源将会成倍递增。

可是这些成倍递增的资源是从哪里来的?

很简单,这些资源是从武者手中夺回来的。

又流向了那里?先是落在了全国各地各个高中的手里,然后,学校有了资源,肯定要砸在武科生身上,最终资源也就全部流向了武科生那里!

相当于从高端流向了低端。

这样做可以产生更多的武者吗?

不能,因为武大招收名额一定,全国的修练资源,场地资源,师生资源等等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华夏目前只能建16所武大,每年只能招收10万左右的武科生。

你把资源投向更多的武科生,可是考上武大的人数却仍旧只有那么多,这样就会造成一种浪费。

因为你没生产资源,你只是在搬移资源,你把大量原本用于高端的资源移向了底端。

原本用于武者突破更高境界的资源大量流入底端,而底端武科生却不能大量的进入武大,成为武者。

如此,造成的最直接的结果,便是整个华夏武者因资源减少,导致境界普遍降低,而武者数量,却没有丝毫提升。

唯一的一点好处,或许便是华夏的体育事业因落榜武科生的增加而获得腾飞。

你说她这个想法危险不危险?”

张浩听的是目瞪口呆,忍不住擦了擦鼻子,满脸崇拜道:“老大不愧是老大,格局竟如此之大,一眼洞便穿了咱们华夏武者体系的运转机制。

谈笑间,运筹帷幄,只用只言片语,便揭穿李秋玲的全部阴谋诡计,老大果然是老大。”

齐贤听着张浩那生硬的马屁,嘴角忍不住抽搐,给了个眼神:

“不会怕马屁,难道就不能上网搜一下?”

“我这就上网搜一下。”

张浩一拍脑袋,觉得齐贤说的有理,连忙掏出怀中的手机,打开了浏览器。

学校是不让学生带手机的,如果是在平时,张浩肯定不会轻易拿出来,不过现在他的身份摇身一变,变成了学校的赞助商,可谓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那么只是掏出手机千百度一下,也是没有问题的,至少在方建斌跟前是没事的。

方建斌这时早已因为齐贤的侃侃而谈,而陷入呆滞了,并没有注意的到张浩近乎挑衅的动作。

不然以他铁血年级主任的性子,哪怕拿人手短,不好意思直接动手,也是铁定会私下里给张浩穿上无数小鞋。

有这么复杂吗?

说真的,齐贤讲的那些,方建斌还真没想过,嗯,是没认真想过……

齐贤注意到了方建斌的表情,缓言道:“当然,咱们学校之所以反对李秋玲,肯定不会是因为我刚刚说的那些原因。”

在齐贤看来,如果敢让宜城三高有一次涸泽而渔的机会,不用怀疑,他们真做得出来。

方建斌对此并没有打算否认,点头承认道:“没错,我们确实没想那么多,我们之所以反对的原因,则是华夏的教育制度根本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因为每所高中每年的教育拨款和待遇,其实是和学校升学率挂钩的。

升学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