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千载难逢  资本巨头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也是我刚得到的消息。红山资本被次贷危机套牢后,想借助老盟友惠曼资本解决资金流的问题,惠曼资本也给予了慷慨的援助,算是让他解了燃眉之急。可谁能想到,这笔资金压根儿就没入账,被他们直接投到州一个锡矿上去了。哈哈!”

“那你这次去是?”

黎万国又说道:“红山资本投资说明会,在会上,他们吹嘘州锡矿的储量多么惊人,政府多么友好。他们预计再投入两千亿来支持这一项目。并且把州的业务全部注入到他控股的天山矿业里。这帮小狼崽儿!”

唐天鹏笑了笑说道:“看来,这几天天山矿业的股价又要疯狂上涨了啊。”

黎万国叹了一口气说道:“资本市场永远在繁荣的虚华中循环往复。这次他们不仅自己完了,还拉着惠曼资本做了垫背。”

这时,唐天鹏把目光转向了杨朔,然后问他道:“你怎么看?”

在以往的会谈中,唐天鹏一般不会给他这样晚一辈的人说话的机会。原因在于,和老师来会谈的人中多是一些资本市场或者产业运营中大佬级的人物。这些人的学识、眼界和实力自然不是他这样一个后生晚辈可以类比和置喙的。但这和世俗的等级没有一丝关系,不存在歧视和偏见。老师这样做只是让自己能够低下头,弯下腰,多聆听,多听别人是怎么想,怎么说的。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人的认知都是存在缺陷的,所有的观点都是偏见。每一个事件的推动都融合了无数的偏见,是局限性观点交织之后的产物。每一个参与者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出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真实的世界却是无数次妥协所演变出的结果。

资本市场尤其如此,产业推手、媒体、上市公司、一般投资者、股评人、分析师等等,每个人无不局限于自己的观点和利益立场为资本市场注入自己的力量。每个人的看法似乎都影响着这个市场,却又决定不了市场的走向。所以,一个人要想把整个市场看明白根本不可能,能做到勉强应对就算是不错的了。而历练自己应对资本市场的能力途径之一,便是这多听、多看、多分析,少说话。特别是和黎万国这种量级的人物在一起,更是要持谦卑的态度。

让杨朔疑惑不解的是,此次老师一反常态,主动要自己说说对此事的看法。这不得不说是破天荒头一回。

他直了直身体,略微定神后,说道:“我猜州那个国家应该是不友好了。他们正在想办法来补这个窟窿。”

黎万国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杨朔,继续说道:“不愧为老唐的高徒啊,一语中的。之前他们去考察的时候,政府非常友好,全盘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为他们提供了保护。等他们开采完后,政府突然来了一个大变脸,禁止对外贸易。结果钱刚投完,项目就被搁浅了。如果放在平时,融个几千亿补上窟窿应该不算什么难事。可此次的次贷危机波及面儿太广,西国政府都不得不出资救市。他们融资难度就更大了。所以这次对咱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没有用其他途径解决吗?”唐天鹏又问道。

“之前那股势力倒台了,新势力不承认之前的贸易协定。这项投资毕竟是私人的,鞭长莫及啊。”

“那倒也是,接下来准备怎么办?”

“火石资本你了解过吗?”黎万国又问道。

“你们不是一直在合作吗?”

黎万国点了点头,又向唐天鹏介绍了最近和火石资本接洽的细节。原来,黎万国上次来京北市的主要目的,就是和火石资本的梅菲德进行会晤。

次贷危机以来,火石资本每况愈下,梅菲德对此甚为忧虑。于是他就想到了曾经的合作伙伴黎万国。黎万国在他心中是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东国朋友。数十次的合作中,黎万国惊人的判断能力、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和宏大的产业视野每每震撼着自己的心灵。他坚定不移的认为,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产业掌舵者,也只有他才能在资本和产业两个领域里游刃有余。

黎万国接到梅菲德的邀请后,便轻装简从秘密奔赴京北市。一见面,两人就热情地交谈起来,梅菲德希望黎万国能出手接济一下火石资本,挽救火石资本于危难之中。并提出,可以以占有股份的形式投资火石资本。

黎万国太明白此次投资的价值了。在以往的合作中,火石资本为他们在国外的并购牵线搭桥,完成了许多次产业整合。特别是棉业和钢铁并购中,他们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火石资本九十年的成长历史中,他们一直是企业的保护者,他们帮助那些弱势企业抵御敌意并购者,一次次帮助他们赶走了守在门口的野蛮人,他们曾是很多企业的“守护神”。注:“野蛮人”是敌意并购者的统称。明朝开始,中原帝国和草原各部的经济关系逐渐转变为从属关系,那时的草原各部南下侵略不再是以取带帝国的统治为目的,而是以经济掠夺为最终企图,对他们来说,中原富饶,有无尽的金银财宝。所以每次只要能侵入中原,都会对所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