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是十五年前金氏集团董事长金天城的女儿。当时,金氏集团是商南省水泥行业的龙头老大,在整个行业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速,基建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随之而来的便是水泥行业整体利润上涨,已是上市公司的金氏集团股价也一路上扬。这本来是一个好兆头,可谁能想到,水泥行业利润的暴增引起了国际水泥产业巨头集团的注意。
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之一,资产规模相当于金氏集团的50倍,他的成长并不全得益于市场营销关系的建立,而是并购重组。他们信奉的价值观是,除了并购重组,实在是找不出哪一个方法能让企业这么快速地成长了。
二十年间,它从东国得斯州的一个小水泥厂商,借助资本机构的资金运用并购重组的方法,逐步成长为这个行业的巨无霸。它几乎整合了它可能整合的小水泥厂商。与国际上的盖斯水泥、蒂斯水泥并称为行业三巨头。
那次,
他又敏锐地捕捉到东国经济快速增长下水泥行业的机会,于是他就悄悄全资收购了东国已经资不抵债、面临上市摘牌的小水泥公司南疆集团。并为南疆集团注入大量的资金,清偿债务、改善治理结构和管理结构、剥离不良资产、重组优质资产等等。经过他们这一番“整容”后,南疆集团就突然间成了资本市场里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大量的资本也因此涌入到这个企业,这个企业也因此变成了那个阶段的“造富工具”。
之后又联合国际上红山资本、华云资本和惠曼资本,共同成立了之一资金规模6000亿的产业并购基金,他们把这支产业并购基金称之为闪电基金,寓意以闪电的速度整合东国的水泥产业。
接着,集团就派东国裔韩天鹏入驻南疆集团,任执行总裁。到任后,他按照集团总部指示,以南疆集团为旗舰,首先收购了产业链上游为自己提供原料和燃料的公司,其中包括石灰矿、黏土、煤炭及其他材料,实在收购不下的,就签订低成本购销协议。然后,再回过头一手在水泥生产环节进行横向并购,吃掉了一些稍微上规模点的水泥厂商,另一手与下游的基建行业、房地产行业和农村基本建设三个领域,签订联盟协议。以低价优质的产品,构筑起竞争优势。
此时的金氏集团是南疆集团并购的重要对象之一。并购前夕,韩天鹏分析了金氏集团股权结构。他发现,金氏集团大股东金天城股权比例为35,二股东金天皓股权为23,三股东金天云股权比例为11,没有一个股东占比超过50,属于松散式的股权结构。于是他决定从金氏集团开始,他专程找到金天城,希望能收购金式集团。可不知什么原因,金天城拒绝了韩天鹏的请求,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两个月后,金氏集团股票增长了两倍。正在高兴之时,金天城发觉是南疆集团在收购自己公司的流通股股票,而且比例已经达到总股本的百分之二十。依据当时金式集团股份的分配比例和公司章程。占股百分之二十就是第三大股东,就有权进入金氏集团的董事会,成为金氏集团董事会的一员。
当时金天城三兄弟加起来的股份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如果三兄弟齐心协力,金氏集团肯定不至于全军覆没,至少能延缓全军覆没的瞬间。
事不遂人愿,在韩天鹏以股东身份进入金氏集团后,便以三倍收购价格和产业大势为由迅速和金天皓和金天云达成了一致行动的共识。在一个月之后的董事会上,以金天城制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为由,拿掉了金天城董事长的职位,由已经卖掉股份的金天皓接任,并承诺额外赠予他5的期权作为奖励。那时,已经卖掉自己的股份的金天皓实际上就是韩天鹏的“傀儡”。
韩天鹏就这样兵不血刃地拿到了金氏集团几乎全部股权。被拿掉董事长头衔的金天城本来就患有心脏病,愤怒之时心脏病突发,送到医院时已经气绝身亡。
自此,南疆集团和金氏集团强强联盟,“雄赳赳气昂昂”地整合起了东国水泥行业。
恰在此时,南国资本唐天鹏辗转得知了这一消息,就动用了三千亿的资金协助另外几家水泥厂商组成了一个反收购联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南金联盟打得节节败退。一个被称为股市明星的南疆集团和子公司金氏集团转瞬间都成了垃圾股票,重重压力同时袭来,迫使他们只能申请两个集团摘牌下市。而他们与上下游企业签订的购销协议和联盟协议,也因此变得有名无实。
南疆集团和金氏集团的失利,又直接导致了这支名为“闪电”产业基金的土崩瓦解,原因在于产业基金虽然规模是6000亿,可它的融资构成却是五花八门:股票资金、银行贷款、杠杆资金、短期债券等融资方式交叉使用,有的资金还款期限很短。到期如果没有还钱,不仅会降低信用评级,还会承担法律责任。
失败后的南疆集团和金氏集团早已资不抵债,不久就被其他几家厂商以极为低廉的价格联合收购了。
南疆事件从谋划到结束,一共才用了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