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吃上好几年的,除开武器装备方面暂时不怎么充足之外,其他的一切需求都可以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楚玉清当然不会止步于一万兵力。
与此同时,楚玉清展现出了超越当前时代的眼光与魄力,由官方出资,在玉门关以东的“玉城”之中,建立了一座“稷下学宫”。
西州境内百姓,只要愿意的,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入稷下学宫进行学习,年龄在六到十五岁不等,开设一至六年级,以学员的年龄作为划分,达成初步的学业,就可以升入毕业班。
这是为了将来培养人才!
稷下学宫分为文班与五班,楚玉清任第一位“校长”,萧何是文科组组长,薛礼为武科组组长,文班的普通老师就是西州境内的官员、学者,五班的普通老师则是一些老兵以及游侠之类的人,萧何、薛礼等人负责挑选有天赋的学员,闲暇时候进行单独培养。
简单来说,稷下学宫就是一座“人才储备库”,虽然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未来的收益不可估量,楚玉清花了很大的心思。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初步进行,要想看到成效,还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是楚玉清不急,他如今才刚十六岁而已,系统给的任务也从不规定时限,有大把的时间足够他挥霍!
楚玉清还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吸纳人口,而吸纳人口的第一步就是剿匪。
西州因为这些年来盗匪猖獗,所以很多人都离开了,偌大的西州十三城,人口不足五十万,平均下来一座城池也才两三万人口,对比楚国其他州,这个差距是极大的。
楚国登记在册有户三百余万,人口两千万以上,当然不可能每一家都有七个人之多,这是因为奴籍不上户,楚国奴籍者最少也有五百万。
当然,楚玉清暂时不会去动这方面的势力,与时代抗争毕竟是极为艰难的。
PS:夫之见、矢之巨,这句话出自哪里我不清楚,第一次看到,是在跃千愁的作品《道君之中,或许是由他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