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新老师来到,六皇子睡觉!  大唐:这个皇子有点皮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日后,弘文殿。

今日,六位皇子齐至,恭听他们新任老师的教导。

李二给他们找的新老师可不简单,他的名字叫孔颖达,今年五十四岁,正是学问精深,年富力强的岁数。

最关键的是,孔颖达不仅是当世大儒,而且是孔子的三十一世孙,堪称根正苗红。

孔颖达既然是孔子的直系子孙,自然是以《论语》为重了。

今天他宣布:各位皇子不管年纪多大,不管学问如何,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朗诵《论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次朗读,才能明白圣人的真意。

于是乎,各皇子一午没干什么,光摇头晃脑的朗诵《论语》了。

李愔对这种傻乎乎地不断重复的事儿,着实没什么热情。

他向孔颖达表示,自己已经背完了《论语》,是不是能干点别的?

孔颖达却坚决不允,说:“即便殿下天资聪颖,很快就把《论语》背完,也不能说明就把《论语》完全理解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殿下还是跟其他皇子一起念诵论语吧。”

李愔耐着性子,装了一会乖宝宝后,实在是坚持不住了,索性趴在几案呼呼大睡起来。

这可不成!

孔颖达心中暗想:临来之前,陛下曾经对我说过:其他皇子也就罢了,六皇子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你可一定要好好教导,莫让伤仲永的事,出现在六皇子的身啊。

正是因为如此,我今天让大家朗诵《论语》,打算磨磨六皇子的性子。

没想到,六皇子完全不配合啊。

这可怎么办?

诶,有了!

过目不忘是一回事,理解运用是另外一回事。今天我就用《论语》给六皇子,使一个下马威。

想到这里,孔颖达轻轻拍了一下手,道:“静一静,静一静,几位皇子不必继续背了。为师给你们出一道关于《论语》的题目,谁若是能答对了,答得好,就算过关,不必再继续念诵。”

“多谢老师!”众皇子亲声道,除了李愔。

李愔依旧趴在几案呼呼大睡。

孔颖达道:“《论语*泰伯篇》里有这么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应该如何断句?”

“启禀老师,弟子知道。”太子李承乾年纪最大,早就学会这句了,道:“这句话的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或者说圣人之道也,人不易知。”

孔颖达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太子所言,甚善!孔圣人的这句话,可以解释为百姓们只要听位者的命令就行了,不必让他们知道原因。不过嘛……”

“怎么了?”

“这句话其实还有第二种断句的方式,意思也和第一种有所差别,太子殿下知道吗?”

李承乾茫然地摇了摇头,道:“弟子不知。”

“不知道没关系,太子殿下能知道第一种断句方式,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皇子呢?有知道的没有?”

虽然孔颖达问的是其他皇子,但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眼睛望向了李愔这边。

然而,李愔还真对得起他,不仅依旧沉睡不醒,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四皇子李泰和太子李承乾一样,都是长孙皇后所生,如果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废掉的话,最有希望继任太子之位的就是他了。

李泰可不知道孔颖达的小心思,还以为他是在征求众皇子的意见呢,站起来,道:“弟子知道这句话的第二种断句方法。”

孔颖达道:“哦?是吗?四皇子请讲!”

李泰道:“这第二种断句方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以理解为:如果百姓们明白和理解位者的命令,就让他们按照命令的要求去做,如果百姓们不能理解这些命令,就要教导他们,让他们理解之后再执行。”

“很好!”孔颖达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四皇子知道这句话的第二种解释,真是难能可贵。”

顿了顿他又轻叹一声,道:“可惜了,孔圣人早已不在人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咱们这些后人也只能猜测了。众位皇子,你们以为这两种解释,哪种更贴合圣人的本意呢?”

“我以为是第一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三皇子李恪道。

“诶,三皇兄,此言差矣!孔圣人平生最讲一个仁字,岂能视百姓如牛马一般,愚弟以为还是第二种解释来得好。”五皇子李佑道。

“不不不,还是第一种好,百姓愚蒙,只需要让他们知道做什么就行了,具体为什么这么做,那是位者应该考虑的事。”七皇子也加入了讨论。

……

几位皇子越讨论越激烈,然而,孔颖达最关心的六皇子李愔,却依旧大梦不醒,似乎这场争论完全与他无关似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