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赋之试也,太学之弊  佐君续汉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日的考题是赋,这是作为汉朝标志性的存在,如果你不会写诗,只能你没有专攻此项。但如果你不会写赋,那么只能明你不配被称之为是一个文士。

春秋的诗经与庄子,代表了那段诸侯争锋日子的文学顶峰。

秦汉的赋,以秦朝李斯与汉朝的司马相如为代表。

魏晋的诗文,以建安文学那群人与之后的谢灵运、陶渊明等人为代表。

再之后就是脍炙人口的时代,隋唐的传奇与唐诗,宋朝的词和骈文,元的曲,明清的以及民国的白话文。

这是中国文学一路发展下来的继承与发展,也是董曌最为痴迷的事情,因为这些才是中华五千年的魂。

所以每当董曌坐在这里,看着下面这数百人挥舞着手中毛笔的时候,总是忍不住露出笑意,这些东西远比战争,要更加令人沉迷。

卢植偏过头来看着董曌的眼神,不由得笑着低声道:“这些人才是朝廷的未来啊,若是老师在世,定然会非常高兴啊。”

“叔父若是知道此事,必然拉着明文畅谈数日。”

马日磾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然后指着旁边的董曌,继续的开口道:“赋更加考验用词、点缀等手段,期待会有一篇文章技惊四座啊。”

蔡邕笑着点零头,跟着开口道:“哈哈哈,期望如此。”

……

这场考试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等待着所有的文士都离开了,董曌他们方才站起身来。

董曌抬起手来抻了个懒腰,然后有些疲惫的看着旁边的士卒将考卷都收了下去,转过头看向了卢植等人,开口道:“下午依旧是那个时间过来吗?”

卢植闻言,轻轻的点零头开口道:“嗯,这样也好安排。”

“既然如此,我便先走了。”

董曌跟着点零头,然后朝着他们摆了摆手,便直接带着郭嘉和清和子走了出来。

他们三个人缓步从太学之中走了出来,门口的士卒都已经离开,毕竟他们的任务都已经结束了。

只是外面的一道风景线忽然吸引了董曌的目光,让他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有一部分文士从太学之中走了出来,却并没有往其他地方离开,而是转身走进了旁边的巷道之郑

董曌不由得跟着他们的步伐,朝着巷道而去,身后的郭嘉和清和子紧随其后。

缓步走过去,转过最后一个角落,这个不大的地方蜗居了数百人,都是随意的坐在地上,看起来气氛还颇为红火,各自之间聊的火热。

就在此时,已经有人发现了走过来的董曌,连忙的站起身来,拱手行礼道:“见过文亭侯。”

“见过太尉。”

“见过太傅。”

各种各样的称呼数不胜数,所有人都跟着站了起来,看起来有些紧张。

董曌眉头轻皱,缓步走了进去。

没有人敢堵住董曌,都是连忙的让开位置,然后继续的拱手行礼。

董曌忽然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沉声问道:“你们这段日子,日夜都在此处住着?”

旁边的一个文士闻言,心翼翼的开口道:“我们都尽可能的不耽误事情了,还请文亭侯恕罪。”

周围一时间传来了求饶的声音,他们都害怕因为此事而失去了继续考试的资格,因为他们住在此处,还是受到了北军和西园的暗自通融,他们也不希望自己害得那些帮助他们的人受罚。

董曌并没有回答他们,而是猛的转过身子,快步的朝着太学的门口走去。

这让他们瞬间把心悬到了半空中,有的直接坐在霖上,眼神中尽是悲哀。

……

这边的郭嘉和清和子紧跟在董曌身后,清和子不由得开口道:“公子,你准备怎么安排?”

他们自然知道董曌并非那种无情之人,绝对要想办法解决。

董曌则是无奈的叹了口气,迈着步子重新走进了太学,摆摆手让旁边的侍卫跑了过来,然后沉声道:“把太学住饶地方都腾出来,让所有参加考试的文士暂时住进去。”

“喏。”

这个文士连忙的拱了拱手,然后转过身朝着跑了进去。

紧跟着董曌又把太学门外守着他的董府侍卫叫了进来,继续的吩咐道:“回去把一些伙夫调过来,同时从其他地方雇些伙夫,为住进来的文士烧火做饭。”

“喏。”

这个侍卫连忙的拱了拱手,然后快步的离开了这里。

与此同时,董曌带着郭嘉和清和子继续的朝着那个巷道走去,同时叹了口气继续的开口道:“此事我原本记得,结果最后还是忘了,的确怪我。”

郭嘉缓缓地摇了摇头,开口道:“主公不必自责,事出有因,总归是有解释的。”

“唉……”

董曌再次的叹了口气此刻他们已经走回了巷口这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