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三天的这古怪药方,没什么反应。
第四天早上,秦正民吐得个翻江倒海。什么也吃不下,那就喝水吧。喝水也吐,最后吐得胆汁都出来了。
当晚,他发起了烧。邹春秀执意要送他去医院,他不肯。只说是很想睡一会,明天再去。
秦正民扎扎实实的,带着点发热睡了个迷糊的好觉。第二天醒来,他不吐了不发烧了。看上去,精神很不错。还就着个咸蛋黄,喝了一碗白粥。
十二服奇怪的中药喝完,他的精神与气色好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失眠的症状减轻。睡得好,人自然就舒服多了。
秦正民把这一切,归功在这些烈性的汤药上。
邹春秀并不认同,觉得是放化疗起的作用。毕竟,放化疗的副作用,也需要一些时间去稀释。
邹春秀与秦正民商量,不要再弄这些奇怪的民间偏方,还是要相信科学治疗。秦正民满口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当初,秦正民对这个偏方是半信半疑。现在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呵呵。
不是无路可行,谁愿意去喝这些汤?整夜睡不着的滋味,谁可曾尝过?但凡有一丝希望,就不能走过路过与错过。毕竟,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想死啊。
对于父亲喝这种药,秦晴受惊不小。她既佩服父亲对抗病魔的勇敢,也极其害怕病痛的折磨。就算是脸上起了个小痘痘,她都疑神疑鬼,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她对于“死”这个字,不断加深了恐惧。
她的恐惧,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却在某几个深夜,从梦中惊醒。什么梦,不记得。摸摸脸颊,全是泪水。
几天后,秦正民的失眠好多了,饭量很不错。因为长胖了些,脸色红润了不少。
但是,可是。
好转的同时,也添了新的不适症状。他的手指头尖、脚趾头尖,变得非常麻木。换句话说,就是这些部位的感知能力,变得很弱。
都说,久病成医。这个话,也对也不对。说不懂吧,肯定比旁人懂得多一些。说懂吧,理论知识又很不扎实。所以,也只能说是一知半解的半桶水。
都说,是药三分毒。
秦正民的心里,又开始忐忑起来。
他猜想,蜈蚣与癞蛤蟆皮的毒性太强;虽说有那么一点以毒攻毒的作用,但免不了伤害到健康的神经系统。至于不再失眠与精神好转,也未必是这个偏方起的作用吧?
邹春秀心里发慌,陪同秦正民去医院找了杨医生。
秦正民把这些症状一说,杨医生立马眼睛一瞪,问道:你吃了什么偏方?说说看。
秦正民心里有点发虚,低着头不说话。邹春秀站在旁边想说话,终究还是没有说。
杨医生见秦正民似做错事的小学生一般,坐在椅子上绞着双手。她心里有些发酸,柔声说道:老秦,你是不是自己弄了些偏方吃?上次与你同病房化疗的老崔,生吃了不少活蜈蚣,现在手抖得很厉害。
邹春秀听得此话头皮一炸,不由得大惊失色。她脱口而出:什么,生吃活蜈蚣?
秦正民喉咙发紧,险些干呕出声。他抬起头,眼睛里透出一抹恐惧。
杨医生点点头,叹道:是的,老崔每天生吞一条活蜈蚣。不是嚼着吃,而是放在嘴里慢慢让蜈蚣爬进喉咙。然后,让蜈蚣在肚子里自生自灭。
不知道他在哪里弄的这种方子,看最近的检查报告并没有什么效果,毒副作用还这么大。你们啊,唉。
上学时,学生怕老师;生病时,病人怕医生。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秦正民似乎很惧怕杨医生,根本就不敢正视她。只是低着头,讲述了偶得偏方自己弄着吃的事。
杨医生重重地靠向椅子后背,仰起头闭上了眼睛,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纵是在肿瘤科见惯了生死,面对这些病人,她仍旧做不到淡然与漠然。
杨医生看向秦正民,说:老秦,你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但是,治病还是得慎重些。
你看我们学西医的,要花好几年时间才能上岗。学中医的话,肯定也要花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学得好。对不对?
秦正民点了点头,认真听着。
邹春秀似乎是受了老崔活吞蜈蚣的惊吓,直愣愣地盯着地面发呆。
杨医生继续说:中医讲究平衡,药材的用量、搭配都很有讲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看中医一定要“望闻问切”按需开药。对吧?你怎么能随便弄个方子,就自己吃上了呢?出了事情,怎么办?
秦正民心里一阵难过,低着头不说话。难过什么呢?他也说不清楚。他只是觉得,活得好累好累。
杨医生有些心疼地看着这对夫妻,轻声说道:老秦,以后别乱吃药了。过几天就到你复查时间了,等复查的结果出来了,再看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吧。
秦正民应了下来,向杨医生道了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