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子凌原本想成为孙思邈的弟子,那样就可以打着这位当世神医的招牌行走江湖混迹朝堂了。
但孙思邈没答应。
在弄明白孙思邈只是尊重他,而不是嫌弃他后,罗子凌干脆就把孙老道当成了自己的忘年交。
他用这个时代的医生不曾掌握的那些医理折服了孙思邈。
稍稍拣一些现代医学的知识点,就能让古人大感惊讶,这并没什么奇怪。
毕竟,无论是谁,对未知的东西都会生出好奇来的。
两人在交流了一番后,生出惺惺相惜的感觉来。
孙思邈以一声“子凌小友”相称罗子凌。
被德高望重的人物认可的感觉真的很好,很有成就感。
在下午孙思邈继续开堂坐诊的时候,罗子凌也坐在一边,偶尔还帮孙思邈看几个病人。
罗子凌在针灸及汤药方面非常精通,针灸技术丝毫不比他差,这让孙思邈非常吃惊。
他对罗子凌的好奇及认可又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和孙思邈接触的过程中,罗子凌越来越觉得这个老头子和自己的性格挺像。
都是不喜欢受束缚的人,一点不迂腐,而且对钻研医理很有兴趣。
孙思邈确实是当世神医,在长安名声已经很响。
坊间都有传言,若是孙道长治不好的病,那就根本不需要找其他的人诊治,在家里等死就是了。
孙思邈的脾气挺怪,前朝的几个皇帝及大唐的两代皇帝邀请他去当官都被他拒绝了。
他不想被约束,更不贪图那些虚名。
不贪图富贵和地位,对病人一视同仁,孙思邈在朝堂及民间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名声。
开堂坐诊的这几天,不只孙思邈为长安城内的百姓诊病,孙思邈的几位弟子也同样为百姓诊病。
几名弟子已经得其真传,但因为先天因素,在技术上他们还是差了孙思邈很多。
学中医很讲究天分,天分不够,再努力也很难取得成就。
在其他领域也是一样。
成功虽然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百分之一的天分永远占据主导地位。
这话无论是不是爱迪生说的,都不能否论其真理性。
各方面表现不错的罗子凌,就越加得孙思邈称赞了。
他觉得罗子凌太厉害了,年纪轻轻就掌握了这么精湛的医术,实乃非常之人。
孙思邈的医术也让罗了凌惊叹,他对医理和药学都非常懂。而且他非常耐心,对病人又很有爱心。问诊的时候他问的非常仔细,态度非常的好。
医德和医术,都在他替人看病的时候表现出来。
爷爷经常和罗子凌说,必须要有仁心和爱心才能学好中医。
孙思邈身上,这两种品性完全具备。
不过罗子凌也看出来了,古代的医生医术上的提高还是受制于医疗器具的缺失。
如今还是仲春时节,天气变化多常,来看病的人大多都是呼吸道的患者。
孙思邈替病人做检查的时候,除了常规的望闻问切外,也会仔细贴着病人的背听呼吸的声音。
但因为美人衣服穿的多,又不能贴的太近,因此很难听清楚病人的呼吸音。
替呼吸道患者诊查却没有听诊器,罗子凌感觉这世界都有点残缺了。
罗子凌在发现这个问题后,马上就开始想办法了。
他趁空向客栈掌柜要了根中空的木头,一头蒙上薄皮,制作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听诊器。随后他将自己制作的简单听诊器送给了孙思邈,并将原理大概说了一下。
这是一个中空的管子所制作,一头大一头小,原本是引酒之用。
酒店里刚好有这物件,罗子凌稍稍改良了一下,再向掌柜要了张薄兽皮,简单制作而成。
孙思邈听了罗子凌的讲解后,顿时吃了一惊。
他也马上知道这简单制作的物件的重要性,并马上亲自试验。
在自己的弟子身上试了下后,孙思邈脸上难得地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这比贴着病人的胸或者背听声音更简单方便,也能听的更清楚。”孙思邈大为惊讶地问罗子凌,是怎么想到制作此物的。
罗子凌当然把功劳归到那本子虚乌有的医书上,而且他还提供了更方便的听诊器的制作方法。
看到罗子凌画了后世医生常用的听诊器图片后,孙思邈忍不住击掌称赞。
“子凌小友,认识你真是太好了,有你提供的这个叫听诊器的诊具,替人诊病的时候就方便多了。看样子,不让你拜师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说不定,以后我要拜你为师,向你学习更多的医理了。”
孙思邈这话说的非常真诚,没有一点虚伪。
罗子凌却是一副愧不当的神色,连说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