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迎新年啰  梦花结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世纪末的春节,已经在现代社会中被人推崇到了极致。以往过年大家都爱围坐摆谈,如今不少家庭都买了现代化的电器。电视上的女人越来越妖艳,电视上的男人还是要稳一筹,除了穿新装、着皮履精装一番,没有女人那样超多的放飞自我。媒体、电视花样翻新,各种节目都在改革,样样更上层楼,带给人的都是全新的感受。

吃年午饭之前得祭祖坟,家家都是全家一起出动,缅怀逝去的亲人。烧过的纸钱翻飞,炮仗齐鸣,让逝去的亲人随活着的人一起感受发财的喜气,一起祝愿生活越来越幸福,阴阳两地都一年比一年过得更好。

当然年午饭那是最好的,吃得也是最饱、最滋润的,也就使年夜饭被午饭抢去了不少的味道,晚上吃时就格外简省多了,吃吃喝喝后开心守岁。

在农村,没电视的家庭还占多数,他们守岁用什么打发时间呢?别担心,现代人谁没见过大小世面?未经历过也间接获取了些吧。就算只有一件新鲜事,大家一起摆摆龙门阵,传给另外不知之人,或是传给已知之人,只需把叙述加上些个人见解,倒也另有一番味道,甚至又产生别样的新鲜感,总有百听不厌的感觉。也有家庭实在没内容,饭桌上就讲吃的,讲到每种菜的烹饪法、吃菜的故事,甚至在吃法吃相上也能找出不少话题,全家只要有欢声笑语就好。

大年夜里,一家人是需要多坐守岁的。过年过年,从这年过到那年,必须至少得子夜时分才睡,甚至通宵达旦。如果睡觉,也是要早起的,否则新年第一天就赖床懒睡,如此开头,恐怕这一年都没什么好气象,没什么好出息。因为中国老百姓对第一印象是非常看重的,相信有个好开端才能顺顺利利万事吉祥。

初一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方老爷子老夫人就起来了。昨晚上又下了大雪,一开门,一股寒意袭来。雪早已停了,天变得很晴朗的样子。借着雪光,雪差不多有五寸深,把一尺高的梯坎石填了一半。远处,噗噗的踏雪声、咯吱咯吱的扁担声响了过来,传来了招呼声:“方哥,早啊!给您拜年啰!”

“新年好!哟,是他叔啊,这么早,挑的银水呀!”老爷子看见了他挑的水,还拄着好长一根柴禾。

“反正要喝呢,醒得早,就来了。不比方哥您家呢,都吃上笕水了。”

“呵呵,都一样,进屋嘛,吃碗点心再回吧。”

“不咧,不咧。家正煮着呢,方哥,我先走了哈。”噗噗的踏雪声和着咯吱咯吱的扁担声又一路远去。

老爷子把地坝里石水缸里的水关掉,因为昨晚怕水被冻住,一直没关。进得屋来,拧开水龙头,微微被冻,还好,水还是能流动的,一流进水缸,发出“哗哗”的脆响声。灯光下,水龙头才新安不久,银光闪亮的,山上的泉水更显得异常清洌,老爷子很高兴,念叨道:“一股银水往屋流,一年更比一年有;一股银水流进屋啊,金银财宝是堆满屋——”竟还哼唱了起来。

“瞧把你乐的,金银财宝都归你!哎,老大两个今年又没有回来,出的门多……”

“嗯哼,打住,打住。大过年的,出的门多百元大钞那才多——”

“对呢对呢,去打火炮儿吧,我来包元宝。”当地的人把鞭炮都叫火炮儿。

老夫人用雪白的瓷盆发好汤圆面,找出汤圆芯子,备好白糖、红糖、蜂糖,又去择菜,春节第一餐必须是要准备得丰盛完备才行的。老爷子是很讲究的,专门吩咐了,蒸菜喝酒、青叶子菜清胃,加上汤圆饱肚,那是年年初一的惯例。

老夫人很熟练地包着汤圆,她今天穿着新衣新鞋,显得更年轻更有精神了。

“好咧,新年第一炮就等我来打响。”老爷子填好烟杆儿,吧嗒吧嗒几口,一吹,火星明亮。抱出火红的两圆火炮儿,又进来抱出两件大红的烟花——这烟花在往年可不曾买过,现在经济终于宽裕点儿,才增加买的,又关上门,吧了一口烟。

老爷子慎重地打开门,亮开嗓子喊道:“迎新年啰——”惊得隔壁的鸡咯咯咯地叫起来,公鸡拍拍翅膀,“咕咕咕——”,打起鸣来。老爷子拉亮电灯,金黄的灯光映照在雪上,也显得富贵起来。他走到地坝,在一块地坝石上铺好火炮儿,在旁边放好烟花,清了清嗓子,执着烟杆儿,朗声喊道:“开门炮仗点起来啰,一发一家和乐,二发双喜临门,三发三阳开泰,四发福禄寿喜满堂红咧——”随即点炮。

四乡邻爆竹声便此起彼伏,五彩的烟花漫天闪耀,炮仗声、鸡鸣声、欢笑声……声声入耳,把酣睡的方玢杰这类年轻人也震醒了。

“这是哪个时间,在哪儿,头朝着哪儿呢?”方玢杰迷迷糊糊的,“在学校吗?是谁在办席吗?”隐隐约约听到“新年啰,新年好喔!”偏偏脑袋,慢慢确识下来,“这是在家,在自家铺里呢。”

方玢杰伸手拉亮灯光,眨巴眨巴眼睛,刺得生痛,头脑终于清醒,便先穿上红毛衣,又穿好衣服,起来了。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