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求收藏!
一想到种田流派,刘禅就激动莫名,前番虽然他也在规划未来。可是他却没有想到给自己的计划做一个总结,种田流是刘禅对自己的未来总结。
这个流派很强大,凡是会种田的人,最后无疑都取得不俗的成绩。不说远的,就近几十年,会种田的无疑就属曹操了。原本曹操在众多诸侯之中,并不算出色。实力不强,一直都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
可是曹操学会种田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因为种田,他不需要再看世家豪强的脸色。因为种田,曹操聚集了民心,军心。所以强大的袁绍败给了弱小的曹操,袁绍这个出身高贵的诸侯,终究是眼光太高,看不种田的重要性,恐怕到了后来袁绍都不明白吧。
刘备前期不善于种田,到处寄人篱下,最后还是有了诸葛亮学会了种田,才有蜀汉天下。现在最会种田的就要数诸葛亮了,而刘禅决定自己也要学会种田,而且还要将种田技术发扬光大。
君不见会种田的太祖,打败了不会种田的光头佬么。历来种田的诸侯,向来都可以做到以弱胜强。
明末天下本来与满清关系不大,可是偌大一个大明王朝,愣是没有一个意识到种田的重要性。就连造反派李自成也不喜欢种田,倒是满清这种野蛮的种族,勉强依靠抢劫杀人,也勉强学会了种田,才窃取了本应该属于李自成的天下。
不会种田就没有根基,这在历史也是一遍又一遍的演绎着的衰亡大剧。元朝末年,群雄逐鹿,明太祖善于种田,一个把种田技术发挥到了极致的英雄人物。
毫无疑问,明太祖以弱胜强,击败群雄,夺取了天下。想到这么多种田成功的英雄,刘禅觉得自己的前途那是一片光明。
这个时代除了已经去世的曹操,以及现在的诸葛亮,还有谁会比自己更懂得种田的重要性。只要自己坚持种田这个基本国策,天下迟早为自己所得。
曹丕放弃曹操的种田国策,以九品官人法,来获取世家豪强的支持。这种自毁前程,自掘坟墓的做法,为刘禅夺取天下埋下了伏笔。
现在曹操留下的蛋糕还很多,曹丕暂时还有甜头给这些世家豪强。等到曹丕去世,曹睿在位之时,世家豪强也是在消化曹操的遗产,可是曹睿去世之后,司马懿再一死,曹魏大局就会彻底败坏。
那么多年来,势力强大的曹魏为何不能扫平天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人会种田了,民心军心涣散了。百姓辛辛苦苦开垦的土地,被世家豪强兼并了。屯田兵也沦为世家豪强的奴隶,成为了士族阶级的军事武装。
原本只有仆从,没有正规军军队的世家豪强,吞并了屯田兵之后,便有了与朝廷叫板的资格。
刘禅心中感叹:“曹操这么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怎么就生了曹丕这么一个败家子儿,真是崽儿卖爷田不心疼呀!”也多亏了曹丕不屑于像曹操一般重视屯田,要不然刘禅真的只有跑到南洋海岛去做岛民了。
这么一算,刘禅还要感谢曹丕乱来,九品官人法,不仅禁锢了曹魏寒门人才的晋升之道,还毁坏了曹魏的统治根基,现在除了诸葛亮刘禅看了其中的道道,其他人都还云里雾里呢。毕竟,九品官人法现在才实行没多久,世家豪族对于曹魏的江山的吞噬正处于试探阶段。
而曹魏因为曹操留下的遗产庞大,所以也还处于鼎盛状态。大汉三分,精华八成在曹魏,一分半在东吴,半分在蜀汉。
刘禅要是不能有三分的大汉力量,基本都不能窥视中原。当下的刘禅恰好力量弱小,掌握了半分,大汉天下的实力,对于曹魏只能仰视。就连对东吴都要战战兢兢。
...........................................................
回成都的路,刘禅再次对诸葛亮与赵云说道:“曹魏势大,我大汉莫能仰视。唯有开拓南方才有机会窥视中原,否则百年之内,大汉休想对曹魏造成什么压力。”
曹魏因为世家豪强的缘故,已经渐渐的失去了进攻的锐气,可是这不代表,曹魏的战斗力就降低了。曹操还没死多久,他留下的人才又太多了。保他三代无忧,其实要不是曹睿早死,保他四代都行。
毕竟只要曹氏还掌握大权,即便是曹操的遗产被吞噬。可是只要曹氏掌权,吞噬的速度就要慢的多了。
刘禅不知道因为自己到来,到时候司马氏依然会发动灭蜀战争。到时候,灭蜀失败,为了稳定司马氏的权势,疯狂的司马氏会不顾一切的攻打蜀汉。到时那后,蜀汉的力量肯定会暴露在人前。
到时候东吴会不会也相应司马氏的号召就不一定了。历史告诉我们,东吴就是一条双头蛇,不讲信用是他们的天性。
好在东吴孙权不重视种田,因为江东之地膏腴之地,粮食出产极高,所以不存在缺粮的局面。江东因为气候原因,农桑之道极为发达。这是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