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诸葛考校  三国之禅兴大汉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古以来名臣大将,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一个英明的君主,使得他们的才能得不到发挥,明明有富国强军的才能,但是得不到君主的采纳,这是名臣大将的最大悲哀。

诸葛亮遇到刘备这个言听计从的明主,是他前半生最大荣幸。刘备采用诸葛亮定下的国策,连孙权以取荆州,拒张鲁而某西川,抢汉中以抗曹操。

这个时期的刘备可谓是达到了实力的巅峰,已然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荆州一战,使得两路北伐的策略靠破。猇亭一战,直接损失了蜀国的最后一点底蕴,文武大将损失大半,精锐部队,也损失惨重,最关键的是军心士气。

经此一败,蜀汉势力跌入低谷,而且蜀汉第一个皇帝,刘备也因为这一战,一蹶不振。好在刘备不愧为三国时代的三大皇帝之一,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拖着病躯驻守白帝城以拒东吴。

刘备时日无多,眼看蜀汉大业就要崩溃,而蜀汉的继承人刘禅,却没有开国君主之气。这让蜀汉一众文臣大将非常的恐惧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

其中文臣之首,诸葛亮无疑是最关心蜀汉大业的未来了,可以说蜀汉就是诸葛亮一手经办起来的。在创立蜀汉的基业,诸葛亮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

到现在为止,他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没有。每天战战兢兢,事事亲为,由勤俭节约,苛待自身,他为的是什么呢。不就是因为刘备三顾他于草庐之中,委以振兴天下的重任吗。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莫过于此了。

刘禅虽说是他的君主,可是更多的是像他的孩子。先前刘禅即便是说胸无大志,平平庸庸也不为过。三兴大汉的重任,诸葛亮几乎已经看不到希望。

别看诸葛亮才华横溢,可是他依然是一个凡人。而且已经四十多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半只脚踏入棺材,可以称老夫了的人了。

所以,接到刘备大败,罪病垂危的时候,诸葛亮几乎都快要崩溃。一个国家没有优秀的君主,会变成什么样,他再清楚不过了。

汉灵帝时期,难道就没有能臣大将吗。答案是否定的,恰恰相反,汉灵帝时期,能臣大将很多。而且很忠心国事,只要汉灵帝足够优秀,不说振兴大汉,至少不会就这么灭了。

可见一个国家,失去了优秀的君主,是一件多么严重的后果。那时候真的可以说是,汉室后继无人了。

天下大乱初期,刘氏掌握了半个天下,可是没有一个成气候。结果一个卖草鞋的没落宗室挑起了重振汉室的重任。

刘备要是死了,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继承人,蜀汉之破灭就摆在了眼前。诸葛亮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倒转乾坤之力啊。

................................

对现在的刘禅,诸葛亮很满意,打量着刘禅,那眼神中的欣慰,就像是父亲对儿子取得成就的肯定。

刘禅看的感动莫名,暗道:“罪过罪过,先前还打心眼儿里防备诸葛亮,现在想来,自己实在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诸葛亮拉着刘禅,坐在一边,然后说道:“太子既然有天下之志,然不可不对天下有一番了解。”

诸葛亮看着刘禅,微微一笑说道:“现在就请殿下说一说这天下大势,还有我大汉未来的方向。”

说完,还对刘禅报以鼓励的眼神。那意思就是,你随便说,想到啥就说啥,我都听着呢。

这典型是要看刘禅到底有几分干货了。要是原本的刘禅,估计也就中规中矩了,可是拥有超越时代眼光的刘禅就不一样了。每一时代,能成就伟业的,莫不是拥有超越常人的眼光。

在现代,刘禅可能没有那样的眼光,可是在这个时代就不一样,天下大势已经在他的脑海之中了。

“嗯,现在天下大势已经明了,魏蜀吴三国分了大汉天下,魏国最强,吴国次之,大汉最弱。”刘禅说完,看了看诸葛亮,见诸葛亮面容严肃,只是微微点一下头,示意继续说下去。

“然天下虽然三分,可是三国君主都有一统天下之心。也就是说三国之间的战争会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统一为止。”诸葛亮这一次面容微松,再次点点头。

“从国力来看,曹魏统一天下的机会是天下最大的。只要他们集中力量进攻任何一国,那么这个国家都难以抵挡,三五年内,就可以破灭一国。这还是建立在,被灭国家,拥有贤明的君主,以及优秀的将领大臣的基础之。”

“否则一年半载就可破灭一国,三五年内一统天下。”这下诸葛亮惊讶了,刘禅居然可以从容坦然的接受大汉是三国之中最弱,不仅如此面对灭国之危,也可以从容面对,这对于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说就显得有些妖孽了。

“那么面对如此局势,太子殿下又有何挽救之策。”诸葛亮忍不住问道。

“阿斗没有什么新的挽救之策,在绝对实力面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