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学院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带毕业论文。以前学院里的老师谁想带多少毕业论文,就带多少。所以有的老师每一届带十几、二十个,有的老师一个都不带,整体比较自由。当然带一个学生补贴教师300元指导费。
但后来学校审核评估,专家说毕业论文不能这么随意,要保证质量,一个老师带20个学生能指导好论文么,能保证质量么?遂评估专家要求必须整改。
因此学校规定,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最多不能超过7个,并且指导费也取消,只在教学工作量不足时,一个学生补十个学时,最多计70学时教学工作量。
这个通知在老师之间炸开了锅。没有钱,谁也不想多带学生。因为带的学生越多,工作量就越大,而且教学文档整理起来非常麻烦,特别是在评估的时候。不仅如此,一般情况下,老师每年的教学工作量都是够的,所以谁都不想揽这么多无用功。
大家都知道,学校领导的一贯作风是责任到人,谁带的学生,出问题谁负责。这样,所有老师都不带,谁带的多谁是傻子,给自己找麻烦。但学生要毕业,二级学院领导开始着急,后来定了一个制度,每个老师必须带毕业论文。按每届学生人数,除以教师人数,那么每个老师就带多少。
李猛是不想带的,他以前尝试过带本科生做实验,但现在的本科生和自己上学那会已经不一样了,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明显比以前好了。一穷二白的少,大多数家庭都已进入小康,特别是来自南方城市的学生。
并且学生做兼职更容易,送外卖、快递、家教、刷单,自己创业等。从学生的微信朋友圈都可以看出,学生旅游、游玩、聚餐,生活也比李猛大学时丰富得多。
这些也都暗示学生变得更有主见,更成熟,不像自己当年上学那会单纯。老一套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行了,时代已经变了。
李猛在上课的时候就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把学习当成走过场。只要是过了考试,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特别是实验教学,很少有学生认真钻研。况且鲁阳学院本来就是7流高校,生源质量很差,有的学生连本科线都没到,由于学校有些专业招不到学生,降分录取进来的。
院长已经下了命令,实在也找不到借口不带学生。因此,最后没有找到指导教师的两个大三学生被学院分给了李猛。
男生马斌,女生章媚儿。李猛看到名字,好像没给这两个学生上过课。
不知道他们从哪里要到的微信号,都主动加了李猛。
李猛通知他们:“下周二早上点到办公室找我。”两位学生都答应了。
到了周二,早上7点50分,李猛就来到办公室,准备点给他们讲一下自己指导学生的要求和昨天给他们想的两个毕业论文实验内容。
可是到了点两个学生都没来。
妈的,竟然放我鸽子,李猛很生气。
想当年自己做学生的时候,都是提前到,哪有让老师等的道理。李猛起身烧水,给自己泡了杯茶。
到了点半,听到有人敲门。
“请进。”李猛回应道。
进来的学生有些紧张,“找李老师。”
“我就是。”
“老师你好,我是马斌。”马斌说道。
这时候李猛的火又上来了,“咱们说好了几点来的?”
“…点。”
“你看看现在几点了?”
“点半。”
“点我都能到,你为什么不能到?”
“……”马斌低头,不敢看李猛。
“以后让你几点来你就几点来,来不了你提前给我说一下,我也能理解。”李猛怕讲得太严厉学生受不了,缓了一下说话的语气,“你现在也是快要毕业的人了,这要是找工作,人家连面试机会都不给你。我是看在你跟我做毕业论文,才给你啰嗦说这些的,下次注意。”
马斌点头。
“那个章媚儿怎么没来?”李猛突然想到还有一个学生。
“不知道,她和我不一个班。”
“你先跟我到实验室,我给你介绍一下实验。”
实验室和李猛的办公室在同一层,只是隔了几间教室。马斌跟在李猛后面进了实验室。
李猛依次讲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注意事项,和主要仪器的使用,后面又介绍了要做的实验材料:蝗虫。最后又告诉马斌要先查阅文献,了解蝗虫的生活史,养殖方法...…并多次强调不懂的就问。
马斌不时地点点头,他有些拘谨,大概是农村来的孩子。
讲完以后,李猛回到办公室,做自己的事情,一直到中午,章媚儿也没来。
李猛只好先去食堂吃饭。
下午,怕章媚儿找他找不到,李猛又呆在办公室办公。倒是有几个学生过来,但都是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