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轩一改常态,天才蒙蒙亮,便起床收拾妥帖,开始温习功课,把来叫早的翠儿都惊到了,而且喊打喊杀的性子也明显收敛了。
百里晴岚和百里倩雪明显已成为宋雨轩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不但常常观察人家的言谈举止,有时还要偷偷的模仿一下,连翠儿都觉得她有些魔怔了。
感受着自己一点一点的变化,这样的日子过起来总觉是飞快的。
转眼间,三个月已经过去。
三个月的时间里,紫御皇朝的朝堂之上也是大事频发。
那日小皇帝姬子虞从粥场回来后,便在朝堂上大力表彰百里虹忠明贤达,体桖国库空虚,不惜自家耗费巨资替天子抚恤灾民,而且多年来为国操劳,替自己分担政务,劳苦功高,虽然听着有点怪怪的,说的尽是褒奖的话,但总让觉是在责备,耐人寻味,好在最后还是表明态度要封百里虹为忠贤王,要大家伙议一议。
其实,百里虹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军政要事均决他之手,朝堂上多半的朝臣都是依附他的,可谓半朝家奴半朝君臣。
即便是耿耿为君的忠臣,此时也不希望小天子早早便与百里虹撕破了脸皮。
因为那样做,着实是以卵击石,陷自己与国家于危难。
但封异姓为王这事,自打姬氏立国以来,从来就没有过先例,即便在皇室宗族内,封王者也很少。
即便如此,只要皇帝和宰相乐意,又有谁去管什么先例和特例的,规矩本来就是立给那些弱者的,自古强者都是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的。
就这样,在一片祥和中,百里虹就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异姓王—忠贤王。
散朝后,姬子虞内心五味杂陈,虽然自己养狼噬虎的决策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明明是一次有违祖制的封赏,明明是臣大欺君,可是满朝的文武竟无一人站出来维护皇权不容侵犯。
可笑,可笑至极,平日里无论自己想干什么,总会有人出来七嘴八舌,吵闹上半天,今天倒是一呼百应了。
可悲,可悲至极,如若将来也将这皇权交给他百里虹,恐怕朝堂之上也是满堂的喝彩吧。
姬子虞感慨自己为何要生在这帝王家,生在帝王家也便罢了,偏偏又生在一个没落了的帝王家。
人人羡慕他地位高崇,锦衣玉食,他却又羡慕普通人的安定踏实,不用整天提心吊胆,机关算尽。
世上事也多是如此,你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也许别人也正在羡慕你,人无完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帝王家也不例外。
“来人,拟旨”。
一轮明月悬于九天之上,一道微弱的月光,穿透夜的黑暗,斜照进姬子虞的御书房。
姬子虞站在窗前,仰望着冰冷的明月,身后姬定国正在伏案拟诏。
明早一道圣旨,即将在整个紫御皇朝内掀起轩然大波。
“皇帝诏曰:朕自懵懂登基八年余,薄徳匪躬,上干天怒,以致土寇不断,战火连年,草木俱尽,军士死略离散,百姓陷于水火,悲痛常在朕心,幸得国之柱石擎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既倾,今四海安定,匪患荡平,全赖诸公努力,朕感念在心,兹以覃恩封雷振为渝州王,蒋威为襄州王,郑天宝为蔡州王,贺啸林为朔州王,陈良辅为安南王。克承忠勇之风,嘉兹报国。”
百里虹被册封为忠贤王的两个月后,一道圣旨宣于朝堂上。
那一天姬子虞没有参加朝会,只是让内侍总管代为颁旨,同时还颁布一道旨意,大意就是一个月后要给百里虹举办一场封王仪式,让朝臣和在外驻守的封疆大吏都回朝同庆。
不出意料,敕封五王的诏书一颁布就引起群臣反对,百里虹闻讯后也大为不悦。
最后,群臣经过商议讨论后,认为五人功劳虽不小,但是德不配位,且随意封王有违祖制,所以只对外颁布了第二道旨意。
说白了就是那些人都是跟着百里虹混的,他们在地方上功劳再大也都是百里虹的看门狗而已,看门狗怎配与主人平起平坐呢。
但这世上事就是怪,有些事你越想让别人知道,别人越发装作不知道;有些事你越是捂着藏着,别却知道的越快。
很快,那道没有颁发出来的圣旨便都传到各个蕃镇和都护府。
有人装作没听说,有人则立刻向百里虹表忠心,表示不会被小皇帝离间,绝对以百里老帅马首为瞻云云,也有个别的气的跺脚跳骂的。
襄州蒋威便是如此,他本驻守边陲,朝廷管辖不及,全靠自己募兵驻守,军事实力发展起来后,反倒成了各蕃镇里面的翘楚,势力仅次于贺啸林的凉朔兵。
蒋威不受百里虹节制,也早看不惯百里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嚣张跋扈,只不过百里黑骑横扫天下,他不敢公然对抗罢了。
此次,听说皇上有意给自己封王,一时间竟勾起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