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前展开了一场决战,双方的士兵在战场中不断的冲击的对方的阵线,由于人数过多,那么战线也自然的被拉长,双方的战线拉到近五里地,其中骑兵最为活跃,在整个战线中不断来回穿插。
这包括了双方的主将,也一同穿插在战线之中,不断的与对方作战,双方的士兵不断的哀嚎着倒下,也同样有人疯狂嚎叫着将对方砍翻。
双方的战斗一直从早上打到中午,又从中午打到了下午,双方都是筋疲力尽,但是还未分出胜负,只好各自鸣金收兵,收拢军队准备下一场的战斗。
这次的战斗双方各有伤亡,但是还不到分出胜负的时候,双方各自清点伤亡,安排伤员,同时准备埋锅造饭,让厮杀了一天的将士得以休息一晚,毕竟明日还要再战。
又过了一日,齐云带着人马又幽州军展开一场大战,双方都已经决定了不分出胜负是绝对不会撤退的,战争有胜者,有败者,但是谁都想做胜者而不是败者,所以该打的还是要打。
这场战斗又是打了将近一天,双方见还是未分出胜负,也只好再次收兵回营,做好休息并造饭,为明天的一战做好准备。
今天是第三天,也是双方大战的第三天,这三天里双各自的伤亡很多,但是胜负未分,还要打,一边是肩负着幽州王的王命,带着使命前来的幽州军,他们没有退路,也不愿退走。
而一边呢则是身为南岭本土的势力,同样也肩负着拯救江懂军性命,所以齐于也不会退,一旦他退了,整个南岭都会落入他手不说,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江懂也会死,所以他只能赢不能输。
双方在闻鸡岭第三次展开战斗,只是这次战况确实有所不同,幽州军方面这次似乎是不行了,打了只有不到一个时辰,幽州军竟然是开始退了,这让齐于十分的不解,明明上两次打得还难分难解,怎么这次就退了呢?,难道是故意的?。
各种思绪在齐于的脑海中不断的闪过,只是他知道闻鸡岭一带的地形,方圆十里,不可能有地方可以埋伏,齐于对于这一点他是十分的肯定的,既然不能藏伏兵,而对方也知道不能藏伏兵,那么对方为什么要退呢?,这实在是不符合常理。
只是如果就此收手,齐于又心有不甘,毕竟打了这么久等的不就是此刻吗?,现在要是放过了这个机会,恐怕就很难再有机会,只是又怕这是对方计谋,这让齐于实在是纠结。
“将军,我们追不追?”这是一个副将在一旁问道。
“不急,先看看再说”齐于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齐于来到瞭望塔下,下马上塔,站上瞭望塔,仔细的观察着幽州军的撤退路线,和撤退方式,幽州军撤退的方向是来时的方向,也是对方大营的方向,撤退时明显混乱,人都是四处乱窜,并且有的还将手中的兵器和盔甲都丢下了,不似提前安排的,而是兵败之相,想到这里,不由得让齐于心神一振。
既然这不是对方刻意安排的,那就只能说是对方真的败了,于是齐于就下令立马展开追击,务必要一举将对方击溃。
齐于更是下塔上马,亲自带军追杀。
······················
而幽州军这边原先确实是想着继续和江懂军继续打下去的,因为这两日下来他们已经知道了江懂军的实力,这次他们是有必胜的把握,所以马广更是准备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这次的大战之中。
只是让马广没想到的是,双方才打了一个时辰左右,就有探马来报,在大营的后方出现了一支五千人且来历不明的骑兵队伍,正在向我军袭来,这让马广大感意外,因为他早已接到了江懂兵败退走上河城的消息了,这时候不应该会有骑兵出现在自己的后方才对。
可是这支突然出现的骑兵又是谁的队伍?,肯定不是江懂的,这是可以肯定的,也不会是南岭联军的,因为自己的手下认识,既然自己的手下不认识,那么就肯定不会友军,马广知道如果自己继续在这里和齐于缠斗,那很有可能自己的大营会被这支来历不明的骑兵给拿下。
到时候如果对方在与齐于一道夹击自己,那么自己必败无疑,所以马广当机立断,撤退!。
务必要在那支骑兵队伍到达大营前退回去,所以马广就开始鸣金,然后就带着主力极速退回自己的大营,当冲在前面的士兵见到自家的主将都撤退,以为是摆了,于是就纷纷丢下手中的武器开始逃跑。
只是齐于由于自己的谨慎错过了最好的追击时机,撤退的幽州军反而没有太大的伤亡,并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就赶回了大营,在营中防守,不愿再出来。
等到齐于追到时后悔不已,后悔自己不该如此谨慎,从而错过了最佳时机,只是当下对方已经退回营中,自己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在幽州军的大营外肆意嘲笑一番后,才带着人马回去。
·························
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