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逐夷平江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三年来,我于先生身上所学甚多,先生之兵法机谋,文武韬略,处世之道,道德文章无一不冠绝古今,先生止武学一道不甚精晓,可天下大势,武功再高,终是末流,于天下,于万民毫无用处,先生所学,经世致用,所能得窥一二,足以救世安民,拨乱反正。”

杨宁心下也极是赞成老道说的话,心想武功再高,只不过能全一己之私愿,可到头来能于这国家,能于万千水深火热之黎民有什么用处!

又见鬼阳子缓缓脱下陈年破烂的道袍,将道袍反铺在青石之上,杨宁正自不解,却见那破旧不堪的道袍里侧,竟然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

杨宁一眼扫过,只见有“夫三军之行,烽火失度不应时机乍前乍后专而陵上此四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地广用鹿角车,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等诸如此类字句,显然是一部兵法要文,杨宁心知老道士性情孤傲,什么皆不放在心上,只这一件道袍却穿了足足一百余年,可想而知,这件破旧道袍于他而言,是多么珍贵。

杨宁一边想一边向顶部瞧去,道袍虽然时有破洞瞧不真切,可依旧可以辨认出“平江六策”四个字。

“师父,这是”老道冷哼一声,道:“小子你瞧这些字句平平无奇?你可知晓,这是足以令天下乾坤扭转的兵法,此兵法乃阳明先生亲笔所书,先生一生心血皆系于此。”

杨宁闻言大喜,可又想到身处深谷,就算将阳明公的兵法烂熟于胸又有何用,继而垂头丧气道:“可惜上面的人得不到此兵书,不然或可解黎民于倒悬。”

鬼阳子摇头,反驳道:“你这话又是无知之言,你不想想,这兵书既是先生一生心血之所系,定是包含了先生所有的韬略在其中,那岂可随意让上面人得了去?倘若得此兵书之人心怀不轨,抑或是狼子野心之人,那岂不让这天下百姓,再遭荼毒?”

杨宁闻言又羞又惭,手指小心摩挲着破烂道袍,道:“师父责备的是,是我失言了。”

杨宁心知鬼阳子定是气愤不已,哪知那一双苍老的双手竟然抚上自己臂膀,温声道:“自从你坠下山崖,为师就没给过你什么好脸色,动辄讥你骂你,可为师心里知道,你其实是最像先生之人。”

杨宁闻言吃了一惊,忙摆手道:“师父你这是哪里话?阳明公何等人物,自孔孟以降,华夏唯一圣人,受万世敬仰,而我一无知后进,与先生判若云泥,平生只有瞻仰的份,哪能及先生之万一。”

鬼阳子耐心听着他说完,神色郑重道:“你见过先生吗?”杨宁闻言一窒,郝然道:“没有。”

“我见过!”鬼阳子目光瞬也不瞬地盯着杨宁的眼睛道:“为师在世上虽受人嫌弃,没个知心朋友,可为师向来不说假话,你心思纯善,宽忍刚毅又聪颖豁达,实在是与先生太像了,甚至甚至神态举止都酷肖先生,如果不是为师笃信三清,不信佛家轮回之说,真以为你是先生转世。”

鬼阳子眼中神色一变,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脱口道:“对了,还有一件事,你把耳朵给老道支棱起来,听仔细了”

杨宁心下一凛,忙将耳朵凑近,正色道:“是,师父。”“在那大殿灵宝天尊神像后面

杨宁闻言,目瞪口呆,还欲再说什么,却被鬼阳子打断,只见他那苍老的手从杨宁臂膀抬至他面前,怕他嫌弃又放下,叹了口气强抑难受,道:“这水底必有出口,徒儿,你走吧,拿着这兵书走吧,尽力去做你想做的事。为师生平虽不受人待见,可于国于民也没做过什么错事,你如果不嫌弃为师辱没了你,出去记得说声是我的传人。”

杨宁悲痛莫名,握住鬼阳子苍老的手放在自己颊上,一瞬间仿佛想到了阿姊,阿姊也是像自己这样将他的小手放在颊上的。

杨宁心里想走,想去看看伊人安在吗?想去看看山河如故吗?杨宁又不想走,心里百感交集,泪水直欲夺眶而出,他望着眼前老迈的道人,哑声道:“师父,你武功之高,独步天下,随先生平乱有功,史册有载,在徒弟看来,你是这天下最一等一的男儿。”

鬼阳子茫然抬首,眼中早已污浊不堪,可他闻言仿佛一下子容光焕发一般道:“真的吗?”

杨宁其声斩钉截铁:“真的!师父于国有平乱之功,于民有襄靖之恩,正是这天下最一等一的男儿!”

鬼阳子竟像个孩子一般傻笑起来,杨宁注视着他的双眸,拉住他手道:“那么师父现在可以和徒弟一起走了吗?一起出去看看这世界。”

鬼阳子闻言笑声渐敛,慢慢将手缩了回去,杨宁没有抓住,只听他道:“天下皆知我随先生去了,世人虽骂我狂悖,却又不得不赞我忠义,我已为师门全忠义之名,想我一身所学皆系师门所授,仅余残躯无可报师门重恩的,徒留忠义之名以奉师门。”

杨宁闻言更加悲恸,继续苦劝之下引来鬼阳子训斥道:“堂堂七尺之躯做什么妇人姿态?你莫要再劝,好生去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