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写自己身边的故事了。
几年前,我和大学同学阿伟合开了这一个茶馆后,我就想着写一本关于戒烟的书,起初并没有什么具体构思,也不涉及到去关心抽烟群体如何,因为那个时候我和阿伟在茶馆装修时有一个分歧,就是把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如何分开的分歧。
最后,我们还是同意了第二个方案,吸烟区分了十个户外包间,非吸烟区则占了剩下的八个室内包厢。这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喝茶人群不同的各取所需而设计。我们想国人绝大多数对于喝茶与喝酒是一样都喜欢热闹,无非不同的就是喝什么,但不管喝什么,这样热闹的场所总少不了抽烟。
茶馆开张后不久,就有一部分人经常来,这些人有很多一部分是生意场上的人,还有不同行业的设计师等等,也有大学生们,不过印象最让我深刻的是有位写情感故事的作家,他经常会在周末来,他总是坐在那个靠窗的角落,他说喜欢看着窗外的茶园,正是这位作家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我写作的勇气和灵感,其实那次是一句玩笑话。
那天,我看他迟迟未落笔去敲击他那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我往他的茶壶里加水他都不知道,他一直看着窗外那飞过的鸟群与飞过山坡那棵树的风。我轻声问了他一句怎么了?他还是看着窗外说他感觉没有灵感了。我就随口说灵感需要这样沉思吗?他被我说的话像似惊雷一般把他震醒了,问我说什么?我重复了一边,他说我可以啊,他说灵感不需要沉思,他还说我有写作的天分,我笑了笑就不再打扰他了。当我走出他的包间时,他已经点上了香烟,手指像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一般飞驰着敲击笔记本的键盘,我想,看来他的灵感飞回来了。
等到下午茶过后的时间里,店里没多少人,也不用随时听着那个呼唤铃,我就在想‘我真的像他说的一样有写作的天分?’。
就这样,暗自庆幸了几天,我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
从起初的半小时一行字,到现在一小时可以写五千字了,至于为什么写这本书还是要从老朱戒烟的故事开始,不过,很是惭愧,到了三十五章才轮到老朱。
上面我说到戒烟的故事开始很单纯,但写到第二篇的时候就感觉我有社会责任感了,应该多关心一下抽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人生。
我的有些客人知道我要写戒烟的故事,他们就会拿着茶杯走到我柜台前,好好的搬了椅子坐下来给我讲述他知道的故事,我怕忘记了,认真的记下来,晚上关门后回到自己房间慢慢写,所以把才老朱的故事放在了这本书的中间部分,一来是因为确实怕客人和我说的故事忘记了细节,二来是因为老朱戒烟是对我最大的启发,我迟迟不敢下笔,怕这个初衷写歪了、写俗气了、写得不够深刻,所以直到今天他出差顺道来杭城看我,我发现他胖了之后才正儿八经提起双手敲下这篇文章。
老朱比我年长几岁,原本大家都不太可能认识,不曾想相隔一千多公里两个陌生人会在南国的某处相遇。
那时候我还在羊城的一家单位工作,老朱要比我晚了将近一年进了这家单位。公司的人员不多,在单位里姓朱的人就我们俩,加上他的嘴型有几分和我相似,所以他一进公司给我递烟后我们就感觉这个人可以交往。
老朱做事很有原则,有时候我都会觉得他一根筋,感觉这个年纪的人不应该这样不会变通,但他确实是这样。我想,这个年龄了还能坚持自己,实属难得,或许有的人会说他死板,甚至有时也包括我在内,但我还是觉得他的品性很是可贵。
老朱除了讲原则之外,还有一样东西也让人印象深刻,就是他的烟瘾很大。四十岁不到的人,一天两包烟的量确实有些多了,他一天的量可以比得上我五天的量。不能说他是嗜烟如命,但确实是手不离烟,我们都私下里称呼他‘两臭’,脾气臭、烟味臭。不过,虽然他爱抽烟,你想让他变通一下,用一条烟都收买不了,即使是一点小事都不行。
他的牙齿都黑了,我们有时在抽烟的时候也会提醒他这样抽烟不好,很伤身体。他说没办法,压力大。我大概知道他的压力来自于这两个方面,一是他总想把事情做到最好,最好是全都按照他的设想一丝不苟的达成,是一个大家所说的完美主义者,这是好听的,不好听的就是强迫症晚期;二是他家庭的压力,两个孩子和年老的双方父母。这是我私下里从工作中和有时与他聊天时所知。
他们都很好奇,像他这样抽烟的人怎么突然就可以戒烟了。
在有一段时间里,他总是迟到,而且来的时候总是蓬头垢面,一进办公室,就能听到他骂人的声音。
那段时间,大家都让我作为代表去问问他,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和他谈得来,更多的是我和他平级,他不会用对待他下属的态度对我,而我呢和他的下属们也聊得来。
“你最近怎么了?好像状态不是很好。”
“是那帮小兔崽子让你来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