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忧的是王总还是在办公室抽烟。
这天,王总把我叫了进去,问我大家的状态怎么样?我说‘空头支票’多,实际的少。他让我把日报汇总表拿过去给他看。他看了以后笑笑,继续抽烟。我也点了一只,在他办公室的会客沙发上。他突然对我说,过几天就有一百万订单了,让大家不要着急考核的事情。然后再请我抽了一只。确实,大家的压力是很大的,女人们吃零食,我们抽烟,办公室很和谐。
销售这个圈子,抽烟的占多数,不抽烟的销售人员少,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对于烟草的依赖性确实很大。
第二天,果然像王总说的一样,总计有一百多万的订单下到了订单科,我们市场部把所有数据都收集起来,做成了图表,就在这个时候王总让我们市场部的进他办公室,他问我们是不是在分析数据,我说是的,他说不用分析了,只要做一片文案交给集团就行,标题就是新项目有新市场,然后把数据附上去即可。这个是市场部的工作范畴,大家没半天已经把文案做好,王总过目后就发给了集团。后来王总和我说,这些新人拜访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原来王总的老关系,这一趟出去我们发给他们的客户名单中就有这些人,这是王总让潘总叫我们制作出意向客户卡下发给他们的。经过他们的拜访,王总一下午就在办公室里打电话,这些老关系还真的是给足了王总面子,他让我们不要说,这是新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要不然一个个都会像蔫了的老母鸡,没有战斗力,第一次出去还是要给他们一些信心的。
他是第三个传回订单的,后来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这次有收获,
我没有回,下午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接了,我听得出来他在抽烟,一呼一吸间心情还不错,信心满满。我和他说,等他回来再细聊,我得把宣传资料打包给到这些下了订单的客户。看来,我们今天要加班了,除了帮助销售科装订合同之外,还要我们拟一份奖励措施上报集团批复。
过了一个礼拜,他们回来了,每个人基本上都带回来一到两份签约合同。他有两份,一份是大客户,一份是小客户。他说没想到做销售可以这么好玩。这是他对于销售这个岗位的第一印象,好玩。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在接下来的两个礼拜中他没有开发到新客户,这让他很急,急得就想抽烟。王总给大家开了一个会,是总结会议,会议之后大家各自调整了开发方向,在接下去的一个礼拜里,略有成效,只不过,他还是没有新客户。他喜欢在抽烟的地方打电话,一个一个打,一支一支的抽。他不喜欢和其他人一样在办公室里打电话,我想估计和他的表达方式有关,他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也或许是他想偷偷的努力,做到一鸣惊人般证明自己。
他这个礼拜的努力是有成效的,他带着合同出差去了。过了四天,他回来时是带了两份签约合同,并让订单科安排准备发货,那天下午客户的款项就到了财务室。这次他又成长了,为此他还自己在下班的时候画了一幅画,一幅一人迎着朝阳背着背包走在路上的画。
我觉得他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感觉很惧怕和别人沟通,如果他不拿起烟,他就开不了口,就连说话的基本逻辑都会消失。可能是他在学校的时候没有这样的苦恼,想必他的同学应该也是这样的沟通方式。他和其他几位根本说不到一块去,其他几位说话倒是有限像我们潘总的语气和逻辑思维,他沾不上边。他倒是喜欢和我在一块,我基本也不怎么说话,有一句没一句的,有时也会天马行空。只要我在公司宿舍住,他就来我房间抽烟,一边眨着眼睛,一边抖着烟灰,吸一口讲一句话。他估计是感到孤独,在这行业里面,虽然成绩不错,对于新人来说。其他人,也不是故意躲着他,只是他感觉融入不进去。不过,人生而孤独,更何况是从事这样充满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的岗位。我有时也对他说:“你就当做高处不胜寒吧,要说孤独,王总比我们更孤独。”他说也对,又吸了一口。我问他一天抽多少,他说一包半,我说你没事抽这么多干嘛,他说他也不知道,不抽烟就不知道干嘛。我问他一个面试他时问的问题,为什么会选择销售这个岗位,他面试时的回答是销售锻炼人,自己想蜕变。现在回答是销售确实锻炼人,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迷茫了,现在不知道为什么了。我也替他在思考,怎么会迷茫了呢?我突然想起他的第一次回答:锻炼人。那到底要锻炼成什么样的人呢?锻炼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呢?我想这是他要思考的。我没有和他说这个,就对他说:“你看,经过你们的努力,现在新项目从一个部门已经正式成立分公司了,你们也能独挡一面了,不用再跟着组长跑市场了。这是你们共同努力得到的结果,而且你们现在的收入不算低。”他说也是,如果没有这个新项目也不会到这个公司,既然项目稳定了,也代表他们稳定了。我让他再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换一个新目标。他想了一下,他想买一块表。我说这也是目标,只要不透支信用卡能去完成。
他来了快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