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人在窃窃私语。
董卓缓缓走到龙案边。
金百所不知道的是,因为自己帮助了黄巾军,这整个三国时代已经被彻底打乱了。好多军队都被扼杀在了萌芽之时,还有的人,因为一路太顺风顺水,早已经提前站在了该站的位子上。
“各位稍安,稍安。”董卓舔着大肚子,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随手从龙案上拿起一杯酒品了品,然后又放回去。
一旁的一个小官看不下去了,向前一步,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董太师,皇上已经半月没有上朝了,我们这都压着好多事准备上报呢。”
董卓眯了眯眼:“你在质疑皇上?”
那人赶紧松口:“不敢不敢,我只是......”
“没什么好只是的,我不是之前跟你们说了,如果有事的话,尽管启奏我,到时候我会替你转告皇上的。”
董卓一甩袖子,眼睛瞪得溜圆,瞪着这个官员。
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董卓已经记住了这个人的相貌,不出意外的话,只要跟他长得像的人,都干不到下个月了。
甚至能不能活着告老还乡都不一定。
现在的社会卖官鬻爵,这群人是怎么上来的都不知道,董卓自然不用给他们留情。
那人被噎了回去,悻悻而返,回到了自己该呆的地方。
“不是说有很多想上奏的文书么?奏啊。”董卓面露凶色,盯着众人,台下根本没有人敢说话,全场鸦雀无声。
“既然都没什么说的,那就,下朝了?”董卓打了个哈欠,就想往回走。
“报!”一个小卒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
正走了一半的董卓突然停住,然后缓缓回身。
“有黄巾军的使者前来觐见!”临近了,这小卒双膝跪倒,抱了个拳。
“让他进来。”董卓又打了个哈欠,看了看龙椅,终究是没坐。
现在自己还讲得清,所以自己一直没有点破那一层砂纸,可是一旦自己坐在龙椅上了,到时候估计是一定要落下个谋反叛逆的罪名了。
董卓遣人在旁边给自己拉了个小椅子,董卓缓缓坐下。
台下的众人纷纷给来使让路,以龙柱为标准,站在了两旁,空出了中间的地毯。
良久,一个精瘦的小吏便款款走了上来。
“你就是,黄巾军的来使?”董卓挖了挖耳朵,皇帝这么久没上朝,自己一直在代为打理,所以自然知道前几天的诏安计划。
或者说,他自己就是主张把他们诏安过来的。毕竟当朝当官,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谁不想不费一兵一卒就把敌人瓦解成自己的友军呢?
来使颇有几分气度,当朝之上面对众将没有丝毫惧意:“皇上呢,我们有给他看的文书。”
董卓挑挑眉,现在这种情况,长了个眼睛的就能看出来自己是现在的主事佬,他这么说,莫不是在挑衅自己?
虽然这么想,董卓还是压住了自己的火气,毕竟自己主张诏安,对面这伙人恰好就是来处理这件事给自己一个答复的。
当下不耐烦道:“有什么事情的话,你直接吧文书奏给我就可以了,皇帝这几天生病,没法上朝。”
黄巾来使将信将疑的看了看董卓,自然看明白了董卓的意思,于是轻轻哼了一声,递过文书。
他现在是很有胆色的,毕竟现在来到这里,就没有打算能活着出去。
董卓接过文书,又递给旁边的人,那人一字一句的读给董卓听。
“没了?”
“没了。”
董卓看向使者:“这就是你给我的答复??”
这文书上所说的,尽是黄巾军对于东汉朝廷的指责。
“对,这就是给你们的答复!”使者冷笑一声,冷眼看着董卓:“对了,忘记告诉你们了,你们的侍中杨琦杨公挺,已经被我们扣下了!哈哈哈!!”
使者笑的有些疯狂。
一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皱着眉,没什么主意。
“你叫什么名字。”董卓眯着眼,看向使者。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于义。”
“哈哈哈!好!好!!于义是吧!!!我很欣赏你,你要不要,跟着我干啊!”董卓往前凑了凑,眯着眼笑道。
于义瞥了董卓一眼:“如果我加入你,你会向我们黄巾军投降么?”
说完,于义把头扭向一边,冷笑一声。
“大胆!”董卓拍案而起。
“我说给你点脸,今天看来,你是不想要了?”
董卓说完,手指于义。
于义冷笑一声,毫无惧色:“快要覆灭的东汉,有什么资格给我脸色?你们正在消亡,而我们黄巾军,现在正在盛头上呢!!就算你不把洛阳拱手相让,我们黄巾义军,也迟早打到你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