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对一个连的指导,同时跟营里的教导员有了一个“很好”的沟通,高城的记事本上需要处理的事就少了一条,至于别人的挑衅,他没有心去关注这个。如果他的动作只是针对自己还行,如果耽误了军队的训练进程,高城也不介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多么可怕。
对于一营其他连队的问题,就高城的了解没有于成飞这边的问题大。因为对于训练他们只要按部就班的去进行就可以,当然,高城还会加大他们对于训练的要求。
这边的训练计划高城都已经审阅完毕了,看过之后他才明白军区对他的支持有多大。这么说吧,如果不是他们钢七连没有进行那个实验,那训练标准也就是这样了。没想到这里的每一个连队都能达到这种水平,这让高城喜出望外。
这可是一个营的钢七连啊,他要是还弄不出什么成绩来,他都觉得对不起这些战士。
高城现在带领的合成一营,是由陆军几乎所有基础兵种构成的营级规模作战单位。相对于其他单兵种的营级单位,高城对于他们营的要求有这么几点,反应快、火力猛以及信息化程度高。
这估计也是首长们在组建他这个营的时候希望看到的,如果高城能够带领他的一营实现这个目的,其作战部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就是要调整其任务区分,由于其部队特点,他们将要面对的任务区分更加复杂。所有的任务区分就是根据作战决心,对所属部队作战任务进行的划分,合成营的任务区分难度是指数增长。
一是任务层次更高。合成营,既是信息化条件下陆上独立作战的基本战术分队,又是信息化条件下陆上联合作战的基本合成单位和基本作战模块。
二是区分要素更多。任务不仅要区分给合成营相对众多的兵种,还可能要区分给其他军种联合作战的相关节点。
三是协同要求更高。合成营指挥员在具备陆军多个兵种指挥协同能力基础上,还应具备与其他军种的协同配合能力。
再一个就是高城要对其兵力编组进行划分,也就是要使得兵力编组更加高效。兵力编组,是为遂行特定任务,按照一定的要求将编成内的部队、分队或人员进行的临时组合。
其主要原因就是未来战争,作为战争主要组成模块的合成营,其要面对的对手以及地域是需要进行提前预估的,根据评估对手实力以及作战地域进行兵力编组配置,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也是一个军事问题,毕竟所要面临的况多重多样,高城需要为其部队制定不同的编组模式。
就编组而言,其实在目前的演习过程中也是有体现的。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就是兵力编组,但是那是大兵团作战,高城这个属于小规模编组,其兵力编组要求比传统兵种更加高效。
这就要求高城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指挥层级更精简。一营几乎囊括了陆军所有基础兵种,兵力编组必须能够保证在其建制内完成,所需兵力配置高城必须心里有数。
二是投入交战更加迅捷。由于是编组工作是在其建制内完成,因此必须保证其训练期间能够保持其默契度,只有协同配合有足够的默契,一经编组便可投入战斗。
三是编组时间更短暂。这就是编组的优势所在,就像篮球场上的战术编号,只要球员在场上要求几号战术,其他人立刻就会拥有相应打法。合成营编制模块化,各作战实体能够快速组合、即插即用。
根据这些分析,高城已经在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训练模式,因为兵力编组决定其作战模式,其作战模式就是他们营平时需要去进行演练的内容。
训练的内容是以练作战行动为主。围绕合成营可能担负的任务,细化具体作战行动,并将其作为合成营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增强合成营训练质效的核心所在。
因此,一营训练首先要弄清楚“打什么仗”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往往因为威胁的转换、任务的调整、对手的变化等因素而不断发展变化。
这就要求高城以及他们营部这几个军事主官,从共角度抽象出合成营执行任务哪些行动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在把共行动训练内容训练到位的同时,再紧紧围绕任务行动设置训练课题,细化明确训练标准,创新完善训练条件等。
在训练课题设置上,应区分不同任务,结合不同类型合成营的实际作战能力设置任务行动课题;在训练标准确立上,应紧紧围绕既定任务行动训练课题,按照严于实战、高于实战的要求,区分不同类型人员、要素,层层确立标准,细化标准到人。
基本上这个就是高城对于一营的训练总纲,这可不是他自己在这里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这是他根据国外合成营训练经验,未来合成营将要面临的形式,以及部队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进行的深入分析才总结出来的。
这些东西可以说是高城将要带领一营的纲领文件了,后期高城的一些列动作肯定会根据他这个想法进行的,当然肯定会呈报上级同意才可以进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