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赵鼎。
当初自己命陈东利用舆论击碎由李邺造成的恐金情绪,赵鼎便已经一眼识穿。
如今自己仅仅只是答复了李纲将要送往金营的战书之中的内容,赵鼎又能够立刻识穿其中的用意。
更何况,当初在自己表示让赵鼎去完成牟驼冈之事的时候,赵鼎能够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
这样一个心思缜密,同时又不拘泥于礼法之人,让他做个明面上的宰相怕是不能够发挥出他最大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这样,赵桓此刻倒是有些踌躇不定。
原本在解除这次京都之困后,赵桓是打算让赵鼎拜相的。毕竟,按照原来历史的走向,赵鼎能够成为一代贤相。
可如今,这个打算似乎要更改一下。只不过,暂时赵桓并未想到一个妥善的办法。
一来,自己一时也想不到有什么更好的安置办法。二来,这事也不着急。
所以,赵桓也没有往深处去想。
见赵桓在思索,李纲也突然意识到了一点。待此番击退了金军,怕是赵鼎将会平步青云。
李纲心中没有丝毫妒忌,反而觉得这是好事。
毕竟,在这段时间与赵鼎共事以来,李纲也觉得赵鼎是个不错的人才,而且品格、道德方面都同样无可挑剔。
只不过,李纲也十分好奇,赵桓将会如何安排赵鼎。
接着,赵桓便对李纲说道:“如若金人看了战书,势必会对京都发起猛烈的进攻。到时候,李卿当小心应对。”
“请官家放心!臣自然会尽数安排妥当。”李纲连忙应道。
赵桓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何将军昨日来报,已然组建了一队箭法高超的弓箭手。”
“到时,只要一有机会,就命这队弓箭手只专门负责对他们的骑兵射杀。”
“争取让金人的骑兵有来无回,具体事宜便交予李卿亲自安排。”
闻言,李纲再次应承了下来。
赵桓这时又对赵鼎说道:“牟驼冈那边赵卿也盯紧一些,尽可能得掌握他们吃军粮的准确时间。”
“望官家放心!”赵鼎也连忙应道。
赵桓再次提醒道:“命驻守在京都四周各地赶来勤王的军队按兵不动,任由金军进攻京都。金军一日不取牟驼冈,便一日不可往京都派增援。”
这是早就在金军渡河之前,赵桓就已经提醒过李纲。
所以,这个时候李纲毫不犹豫地点头应了下来。
最后,赵桓又叮嘱了李纲等人一番话,便让他们尽数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