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大人深明大义,真是太好了,有你相助,我们定能扭转乾坤。”
听了公孙屹的表态,沈梦心头大石终于落下。
“如此甚好,有了潼关这个关隘,又得总兵大人相助,我们可以好好谋划谋划,下一步该怎么应对了。”
李世却另有担心,出言问道:
“匈奴没有远离,他们一定别有所图;按兵部文书,陆大将军的队伍,明日即到,如若前后夹攻.....公孙大人,不知您黄岐府究竟带来了多少军队?”
公孙屹佩服李世武艺,拱手答道:
“末将得兵部收复潼关的将令,不敢耽搁,已倾囊带来三万人马。”
得知黄岐府的军队只有三万人马,沈梦面上露出了一丝愁容。
但她因为还未没想好万全之策,并不接话。
“三万人马......。”
李世心中突然“咯噔”一下。
他已经预感到,这一次的潼关大战,会比先前更加凶险,前后敌人的数量,是一定远远超过黄岐府军队的。
”既然黄岐府的军队有三万人马,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潼关天险,与敌人周旋......。”
黄伟鸿摇头。
“如果前后来敌,因潼关易守难攻,反而围而不攻,我军又该如何是好?”
听到黄伟鸿的顾虑,李世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沈梦此时终于想到一个御敌之法,面上愁容尽散。
“没错,潼关易守,却不宜久守,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劣势,我有一计,可以出奇制胜,但需要的是充足的时间准备。”
李世知道沈梦心思极巧,足智多谋,听她这么一说,稍稍心宽。
“既然梦儿有了御敌之法,那就太好了。”
他向几位大人拜道:
“黄大人,费将军,公孙将军,先前刺杀匈奴单于的勇士,不是我,而是梦儿.....我相信梦儿的判断,希望此次将战备调动军马的策略,交给梦儿来制定,不知妥否?”
黄伟鸿、费允年同公孙屹面面相觑。
这些人不知沈梦底细,听李世谏言要沈梦来指挥战备调度,都觉不妥,却碍于李世本事,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在这决策的重要关头,倒是刚刚定下神来的天子发话了。
“沈梦姑娘我已册封为正宫娘娘,可以替寡人御驾亲征,作为三军统帅。”
既然天子已经发话,黄伟鸿自然不敢反驳。
他虽仍带着几分疑虑,却也只好出言附和。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又有穆桂英大破天门,女子挂帅并无不妥。”
费允年得知救了自己的正是沈梦,听到黄伟鸿言语,再不迟疑。
“原来是沈娘娘救了末将,末将愿肝脑涂地,谨遵娘娘号令。”
公孙屹谁虽心道:“军中大事,岂能让一弱小女子做主?”却听得几位大人都不敢忤逆天子之意,也只好回应:
“如此,属下愿听听沈娘娘要如何战备,才能出奇制胜?”
他只寻思着,且看沈梦计策究竟有何精妙,却不料沈梦答道:
“我这个策略,既要解了潼关的燃眉之急,还要救出公孙大人的两位公子,但环节众多,还不能向各位详细明说,如果各位愿意相信我,我就给每人安排任务了啊。”
沈梦从未经历过官场,说话直言不讳,又令在场的几位大人,有所不悦,都碍于天子脸面,无人表露出来。
李世听天子说封了沈梦作正宫娘娘,心中已是不快,见众人又都称呼沈梦为娘娘,更加不是滋味,只不过大战将至,他知道要以大局为重,此时还不是计较的时候,故没有插话。
倒是“九把刀”没有称呼沈梦为“沈娘娘”。
他一模光头,哈哈大笑。
“好啊,好啊.....沈大帅,我‘九把刀’一直就很佩服你,只要是你的命令,我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沈梦听“九把刀”把她称呼为“沈大帅”,也觉有趣,“噗呲”一笑。
“好啊,以后你们不要叫我沈娘娘了,就叫我沈大帅好了。”
她在厅中看见百里求贤的高徒粗茶道长在,却没看见百里求贤,不解地向他问道:
“既然费将军同百里前辈一起来的,怎么没见到百里前辈?”
粗茶道长眉头紧锁,似有满腹心事。
“沈姑娘,沈大帅,恩师他......。”
粗茶道长咬了咬牙。
“恩师毕竟年岁已高,他在先前的战斗中耗尽体力,来回路途又受了风寒,此时已经卧床不起,病入膏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