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则是考经义,师赋。
第二天的压力就比第一天要大的多了,最起码,杨易已经见到好几个近乎放弃的了,那位臭号里的兄台就是其中之一。
杨易摊开考卷,第一题为“申之以孝悌之义。”
这题目出自孟子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语就出自于此。
这一章的内容表达了孟子对治国的主张,也就是先吃饱饭,再去办教育,最终让所有人都懂得道理。
而于普通大众而言,圣人之道离他们太远,所以教育他们是必要的,但教育什么内容则需要位者考虑。
以此题目为考试方法,也就是考验学子对教育以及教育方式的看法。
杨易略一沉吟,提笔在稿纸写道:“教有所尤重者,务申其义而已.....
这是他记忆中的一篇文章,关于古代科举考题的文章他前世也看了不少,像申之以孝悌之义这种考题都要被写烂了。
第二题仍旧是个大众题,想要写崩很难,想要写出新意也很难。
杨易并不担心这些,他仅仅是把脑海里的文章摘抄出来。
因此很快他就写完了。
周围的考生仍然在提笔书写,专心致志,不少人不停的在打草稿,等到写到满意的时候才会誊写。
他看见的场悠闲的人很少,除了他之外就只有蔡敦了。
蔡敦早就誊抄完答案,此时吃的正香,不时的发出磨牙打嗝放屁的声音,让旁边的书生难受不已,偏偏他还不能说什么,不然就要被巡视的考官大骂一顿。
他将笔放下,准备休息会,诗赋留在晚写,他根本不着急,只是瞄了一眼,心里已经有了腹稿。
刚刚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手腕还是有些累的。
古代科举,每天数题要写几千字,对于考生而言也是个挑战。
杨易往里面侧了侧,躺了下来,这空间大小正好合适,睡个午觉。
“啊,老子的试卷染墨水了。”一个考生一声凄惨的叫声后,便哭嚎起来。
“吾欲敦伦汝母!”
“彼其娘之!”
叫骂声不绝,显然是被吓了一跳。
旁边又有考生哭嚎起来,“三年寒窗苦读,竟答不出矣,有何脸面见家乡父老。”
说完他往旁边的墙板冲去,想要血溅当场。
旁边的士兵眼疾手快,冲前去,一把拉了出去,嘴里塞布团,拖了出去。
巡视的考官低喝道:“汝等肃静!”
旁边翘首看热闹的考生顿时缩了回去,当然也有借机抄袭的。
像这样出错或者承担不了压力的考生比比皆是,精神失常也是常有,这些士兵显然是司空见惯,有条不紊的将这些人全部叉了出去。
杨易冷眼旁观,反正跟他也没什么关系,他蒙着被子一觉睡到晚,异常舒爽。
起来之后,刚准备做题,忽然发现蔡敦旁边的那位仁兄已经不见了。
恰逢考官路过,他拱手道:“大人,地三号房的考生呢?”
考官抚须道:“这人不堪忍受隔壁的呼噜声,弃考了。”
杨易无语,这蔡敦兄还是厉害啊。
他蘸了笔墨开始做题,作诗他太擅长了,挥毫而就,一首诗词完成,倒是赋花了较长的时间,这玩意字数太多。
写完之后,将笔墨纸砚收起,用镇尺压住,免得被风刮跑了,号舍三面墙,还有一面没有,晚的时候还是有些凉意的。
杨易裹着被褥,这是苏宓给他缝补过的,要稍微厚一些,此时正好。
对面那位晚冻得脸色铁青,笔都快握不住了。
秋天的夜晚,还是有些冷的。
杨易拿出炉子,用蜡烛点了点,跟周围的士兵要了些水,那士兵虽然不知杨易被关照了,但是考官的态度他还是看得清楚的,越是小人物越是会察言观色。
很快,士兵将水打来,杨易将莲米,圆眼肉,人参全部混在一起,一锅煮了。
不多时,飘起阵阵清香,有人参在里面,这清香闻起来也提神。
对面的考生眼巴巴的看着他,杨易不为所动,他尝了尝莲米,入口软糯,再喝点汤,感觉精神一振,这人参显然也是好东西。
这一口下去,顿时口舌生津,不能自已,周围响起一片吞咽之声。
ps: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求鲜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