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5:她的刚强,无法想象【求鲜花】  大唐:我真不是将军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昊站在菜市口高台,看着这一切,眉心紧皱,心里很痛,真的很痛!

在打仗的时候,自己都杀红了眼,心里只有杀气,眼里只有怒火,没有想那么多。

现在,看着这一切,是真的觉得心痛。

菜市口广场,老人、妇女、小孩儿,都在为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擦拭盔甲。

很用力,非常的用力,只想快点儿把蛮人的脏血,从这些子弟兵的身擦干净。他们的血,不配附着在子弟兵的衣甲。

为什么说他们是子弟兵呢?

只因为,隋唐时期实行的府兵制和募兵制结合存在的军事体制。府兵制是主体,募兵制是补充。

而边关,府兵制就是绝对的主体了。

守卫松州的士兵,十个有七个都是本地儿郎。

平时戍边,募兵会全职守卫城墙,以及负责城中警卫。松州配三千士兵,除了募兵以外,府兵都是要在家农忙的。当然,会有固定的时间集体训练。

一旦开战,府兵就丢下锄头,拿兵器,开始作战。

之所以,戍边将士绝大多数用本地儿郎是有道理的。戍边等于保卫自己的家,士兵的战斗力就会成倍增加。

足以见得秦始皇移民戍边,提出了府兵制的雏形,是多么的高瞻远瞩!

“狗子,狗子!”

“爹,带你回家啊!”

只看见,一名身着布衣的中年男子,背了一个年轻士兵回家了。

很干净,父亲为他清洗得很干净,汉家少年郎,很帅气。

帅气的来当兵,帅气的回家!

呜呜哇!

“相公,相公,回家了,回家了。”

“孩子,快给你爹磕头,你爹是百夫长,是教头,是将军啊!”

只见,一位二十多岁的妇女,一把拍在她身边的只有半身高小孩儿肩,一下子跪下了。

“爹,他是我爹吗?”

那孩子,跪在一位长着两撇胡子,看起来二十五六岁的百夫长身边。

杨昊注意到了这一幕,仔细一看,眼泪在眼角打着转儿。

“张仁!”

他记得这位百夫长,是和姜恪一起带他去召集囚徒的四大百夫长之一。

女子沙哑道:“他是你爹,记住,你爹叫张仁,是教头,是将军。”

呜呜!

她一把拍在张仁的盔甲:“你好狠好狠的心,别的府兵还能回家看看,你就因为你是教头,要带兵训练,两年不回家。”

“你家距离松州军营,就几十里地啊!”

“你儿子,都不记得你长什么样子了。”

孩子才四岁,出生见过,一岁见过,两岁见过。

孩子两岁之后,吐蕃和大唐闹僵,时常有冲突,也就没回家了。每次冲突,每次小打一丈那都是要死人的,新兵他都得教,没空回家!

就几十里地,其实可以回家看看的,只能说这位百夫长,这位教头,太负责了。

呜呜!

“爹,爹!!!!”

没人去安慰,不知道怎么安慰,因为他们大多都受过失去亲人之苦。

前些天,一个月前,几个月前,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也都离开过。

咳咳!

“大嫂,以后,孩子我们仨养。”

只见李强、王丰、赵大,三位百夫长,向这位张夫人拱手道。

他们身包扎着,腿手头都包扎着,一身伤。

哈哈!

笑了,不知道这位张大嫂怎么笑出来的,她苦笑道:“你们,要帮你张大哥活下去啊!”

“替你张大哥,守好家园才是。”

“孩子,我自己知道养。”

说着,她也背起自己的丈夫,回家了。

都说女子为母则刚,其实,当了军属一样是很刚的。

尸体完全搭不力,无形中加重了好多。关键是,还有一身二十斤的盔甲穿着。她背着相公,牵着孩子,走路一点儿不摇晃。

这,就是前世传说中的拧不开瓶盖的女子,也是大唐时代一般情况下扛不动锄头的女子。

这样的情况太普遍了,没人找杨将军闹,没有人找杨将军哭。只是哭泣一会儿,便背着自己的亲人回家了。

他们不懂得用书面的语言,说出很多大道理。

但是他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守家卫国,是每一个汉家男儿的责任。

不需要回报,不需要奖赏,死了带回家埋了就是!

高台,杨昊艰难的抬起右手,然后左手叠在右手,头抵在手背,鞠躬四十五度,向这些回家的将士和坚强的军属,行标准的汉礼。

“将军,好好养伤。”

“将军,回将军府吧!”

“杨将军,姜将军,你们也尽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