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最豪放的两句,莫过于第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九万里’。”
李世民似乎也深有同感:“朕与爱卿的感受不同,要朕说,最后一句的‘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才是最好的。”
…………
令满朝文武百官没想到的是,当朝宰辅竟和当今圣争辩起哪一句是最好的。
以至于百余人谁也插不话,只能干瞪眼地等他们辩论结束。
房玄龄口才甚是了得,短短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瞬间让李世民哑口无言。
李二大怒之下,转向李逸道:“小子,你说你这一首诗,哪一句最好。”
“都好。”李逸当然不会傻到牵扯到二人的争执中去,只能如此说。
他这句话说完之后,大殿响起一阵笑声。
最终,还是博学多才的魏王李泰打破了尴尬的局面。
“父皇,您和宰相大人还是私下再辩论吧。李校尉似乎还没完成他的作品呢。”魏王李泰举止有度,劝解之后,又望向场中的李逸。
李世民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对,对,李逸,赶快把刚才的那首诗词书写下来,朕要给你裱起来,就挂在这太学之中。让大唐各地才子瞻仰,让他们看一下,就算王公子弟,也并非全是酒囊饭袋。”
“是。”李逸坐在案几旁,拿起笔,沾了沾刚磨好的磨,而后向一脸乌黑的侯君集:“侯大人辛苦了,这墨磨的很专业。”
侯君集听到这话,差点喷出一口老血。
谁知,李逸刚提起笔,众人本以为他要书写时,他却停了下来。
“哎呀,靴子有点不舒服。”
所有人都是脸色一变,特别满朝文武,都不自觉地后退了一步,他们知道卫国家这小子又开始作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