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她好像挺不耐烦的样子呀。
刘大力咧开嘴,憨厚一笑:“当然是真的,你就等着好消息吧。其实,我也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
朱由检略有动容,对刘大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师兄,你真的是太神通广大了!轻松扭转不利局面。”
刘大力轻轻地摆了摆手,纠正道:“你也不必往我脸上贴金。上次怪我太粗心大意,差一点就栽了。陈总看到了你的节目,这才转变了想法。我只不过是将功补过罢了。”
朱由检连忙反驳:“师兄,言重了。当时你好心替我出头,这才引发了后面的事端。我要是成熟一点就好了,或许能打开更好的局面。”
刘大力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你没有错,隐忍不是成熟。你真的以为吃了敬酒,就没有罚酒?”
“这倒也是。”朱由检不由得点了点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味地讨好,恐怕对方反而会得寸进尺。”
“你明白就好。”刘大力换了一个舒服的坐姿,继续说道,“对了,还没恭喜你,新书卖的很不错嘛!”
朱由检对自己的成功很谦虚,说那只是运气好。却惹来了刘大力的一阵白眼,谦虚过头就是骄傲。
朱由检深信低调才是王道,坚决不居功。刘大力表示无可奈何,假装自己已经信了朱由检的鬼话。
美食节目《舌尖上的大明》一炮而红,同名图书的销量自然不会差。不过销量能够达到一百万册,确实很出人意料。至于图书的总销量中,还包含了美食协会的八万册和朱振亚的两万册,那都不重要。
有几家出版社的主编,眼热这本书的成绩。他们还以为读者的兴趣发生了改变,于是跟风出了几本美食类的书,结果赔得一塌糊涂。
受此事的影响,所有美食类的图书,足足沉寂了两年的时间。小众市场,遭受了重创。一大批美食作家被逼无奈,纷纷选择了转行。
当然这些事情,朱由检不得而知。朱由检现在只关心,如何巧妙地把家里的两万本图书全送出去。
朱振亚当初订书的时候,大手一挥,感觉很痛快。不就是两万册图书嘛,小意思!等到需要送书的时候,他才发现工作量好像很大。
没办法,那就全家上阵吧。就连小公主朱微微,都分到了一百册的艰巨任务。朱由检自然逃不掉。
问题是朱由检初来乍到,在这个新世界的熟人真的不多,想送都送不出去。要是放在过去当皇上那会儿,区区两万册书还不够分的。
思来想去,朱由检决定带着一批新书,去京城碰碰运气。更重要的是,孙永强已经催了好几次,让朱由检赶紧搬新家,不去不行呀。
万万没想到,自从朱由检到了京城以后,好消息变得更多了。
朱由检送给孙永强一百本书,又送给田培初两百本书。只要再送出两百本书,他的任务就完成了。
可是该送的人,他都已经送过了,而且量还很大。比如说,田培初在朱由检百般恳求下,才勉为其难地替图书馆接收了两百本赠书。
剩下的书怎么办呢?正当朱由检愁眉不展的时候,孙永强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让他给母校捐书!
对啊,这真是灯下黑!母校的图书馆,也很需要朕的新书嘛!正好借这个机会,看一看朕的母校。
说干就干,朱由检立马就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由于两百本书太多了,孙永强被临时征用为司机。
虽然京师电影学院已经放假,但是捐书的过程,出乎预料的顺利。朱由检竟然在图书馆有熟人。
朱由检的大学室友程云,为了继续深造,毅然选择了留校。当然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研究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校图书馆的管理员。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程云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为室友开了个小小的后门,提前收下了这两百册图书。只等学校开学,走完整个流程,图书捐赠仪式就完成了。
朱由检如释重负,大喜过望,连忙邀请程云中午一起吃个便饭。程云也不矫情,立刻就答应,顺便又通知了几个留在京城的老同学。
中午,南门老刘涮肉
朱由检还没吃两口肉,就被程云、庄雨、刘放、周元明合伙灌醉了。朱由检喝断片了,脑子里只剩下最后一个念头:这部戏我接了。
等酒醒了以后,朱由检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更多的细节了。常言道,喝酒误事,古人诚不欺我!好在合同没签,还有挽回的余地。
还没等朱由检把接戏的事情消化完,一个重磅消息在京城流传。毕飞的新电影《明朝的毁灭》,居然被大红鹰电影制片厂给买走了。
严格意义上说,毕飞被大红鹰电影制片厂签下了。这一波操作惊爆了大家的眼球。本土的传统电影制片厂牵手国际大导演。很刺激!
至于濒临破产的大红鹰电影制片厂,从哪里弄来那么多钱,与毕飞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