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昊记忆之中的这道诏书,与汉武帝有关。
汉武帝即位后穷兵黩武,又好神仙方士,大造宫室,挥霍无度,致使民力枯竭,寇盗并起,下大乱。
武帝晚年渐有所悔,征和年间,他驳回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屯田轮台今新疆轮台县的奏请,决定“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
他“深陈既往之悔”,不忍心再“扰劳下”,决心“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轮台罪己诏。
当然不能照搬了!
只不过!诏书嘛!也就是那种格式!
都是固定的,只需要换掉几个词语就成了!
这个相比于前三题来,的确是要简单一些。
丁昊只花费了一会儿功夫,就答好了。
最后一道判词,那就更简单了。
相比于后世的律法,古代的判决者,断案虽然亦要依据律法,但是随意性就大了很多。
只要合情合理,判词并没有那么严谨。
故而,这最后一题,对丁昊这种,有了诸如项羽,孙策,杨勇这么多上位者经历的人来,实际上反倒是最简单的。
及至第二日的晌午,第一场考试的五道题目,丁昊已经全部答完了。
任务完成了,剩下的自然便是静等考官前来收卷了。
由于他之前的建议,原本是三一场,分三次,共九的春闱考试,这一回,全都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一次连考九。
这一下,便不能出考棚了!
原本还能隔三出去透透风,而现在呢?闷也得闷在那里边!
丁昊此时才知道,照搬明清科举制度,也并非没有弊端!
果然是,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啊!
他丁昊这会儿,就很郁闷呐!
答完了题又不能出去,枯坐着无聊。
想吃点干粮吧!狭的考棚里那个味道呀!令他宁愿饿着,也不愿意进食了!
臭脚丫子味儿,尿骚味儿,大便味儿,霉味儿,空气不流通的味儿……
我滴个娘嘞!着实够呛!
他这个考棚,位置还算是不错的!
有那紧挨茅棚位置的考棚,此时此刻的丁昊,都不敢想象了!细思恐极呀!
终于捱到了三月十八,巡场考官收走了试卷。
下面三,便是贴经考试。
进士科的贴经试,算是简单的了。
只贴大经,即礼记、左传,再加上贴老子。
出题的范围就在这三本书之中,十个问题中,能答上四个即可。
丁昊苦读了这么多时日,虽然效果寥寥,心中依旧忐忑。
可是一看试题之后,乐了!
运气还真是不赖呀!
十道题之中,有六道他都印象深刻。
至于其他四道嘛!也会!就是记得有点儿影影绰绰,他自己也不敢确定。
这一场考试,就略微显得简单了一点儿。
没用到一,丁昊就已经全部答完了所有题目。
又开始坐在那里发呆,这一次不能不吃东西,忍着作呕的感觉,填鸭式硬塞,总算是勉强将肚子填饱了。
不吃不行呀!可别考试还没结束呢,人就饿死了!
那,何苦来哉?
还真是,人都是逼出来的!
逼到那份上了!啥不能吃?马尿不是也照喝吗?
三月二十一日,第三场考试的考题下来了,是考诗赋。
依照循例,这是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不过,也许对狄仁杰与张谏之来,第一场“策问”,应该才是最重要的一场。
可是,有唐一朝的惯例,便是如此,重诗赋过于策问,他们的个人好恶,始终拗不过约定俗成。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进士科虽然重诗赋,但目的却是为了考察士子对作诗技巧掌握运用的程度,初衷并非是要求他们写出传世名篇。
应试诗赋,往往有命题,个别平时具有非凡诗歌才的人,不一定就能适应考试中的命题作诗。
一个是有限制,一个是应试诗赋,风花雪月,缠绵悱恻,伤心欲绝,伤春悲秋,这些都不讨喜。
应试诗赋,需要紧扣主题,也就是要有正能量,要有立场,要有风骨,有点像当下的主流文学。
若是捧上位者臭脚,或者是阿谀献媚的好,亦能得到高分。
其次,便是咏物言志了!
有大的志向,胸怀抱负,坚定不移,能够体现出这样一种风格的诗作,亦能够出彩。
俗话得好,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
帝王抡才,选的是治国理政的人才,当然得有大抱负,大志向。
退而求其次,会唱赞歌,拍马奉迎的好,那也算是一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