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即发。
对江夏用兵,自然得先将大军集结至柴桑。
柴桑与江夏仅一江之隔,历来此处都是对江夏作战的跳板。
若非如此,江东的水军大营也不会设在柴桑。
丁昊一面令大军前往柴桑集结,一面开始部署对山越蛮族的剿抚并用大计。
大战即将开启,内部和后方,不得不防啊!
丁昊命五军中郎将孙贲统兵五千,经吴郡,会稽,鄱阳等地向南清剿不安分的山越。
任命海盐令诸葛瑾,出任典农中郎将,对东吴境内已经臣服的山越、五溪等蛮族,推行一系列的倾斜政策,进一步汉化这些蛮族。
又令张昭坐镇秣陵,全权处理东吴日常事务。
丁昊自己则率领着诸将移师柴桑,与水军大都督周瑜汇合,准备全力攻略江夏。
东吴这边,整出的动静这么大,自然瞒不过江下黄祖的眼线。
身在江夏的黄祖,亦开始了积极备战。
东吴怎么说也是有底蕴的,现如今,丁昊麾下虽不敢说人才济济,但部将如云勉强还算得上。
他自己当然不会效仿那孙策一贯的做法,亲冒矢石,去冲锋陷阵。
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坐在楼船之上欣赏欣赏江景。
大的战略方向部署妥当之后,丁昊就当了甩手掌柜了。
至于作战的细节嘛!不是有水军大都督周瑜吗?
其实,即便是他亲自部署,估计绝对也不会比周瑜高明多少!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可并非三国演义里所说的那么心胸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