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郭马同门,崂山往事  仗剑武林行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七星楼内,王猿、白少羽大战二位教主。虽然不断变换配合,可依旧渐渐处于劣势。但王、白二人毫不畏惧,一力死拼,只为给众人报仇。

可惜依旧力不从心。不得不说,这郭长达、马道通二人之力,确实远胜常人。即便那马道通已经有伤在身,两个人加起来也确实不得了。尤其配合默契程度,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可见这上面,二人也是煞费苦心。

他们二人,原本是就是师兄弟。原在山东崂山太清宫修行,师从太清宫道化普济真人的首徒,元和观主。

崂山要说武林中的地位,可能名头不怎么响亮。可论起其在道教的地位,那可是首屈一指。西汉年间的江西瑞州府人张廉,汉景帝朝大夫,辞官归隐,在老君峰下选择背山面海处建茅庵隐居修道,并授徒祭拜。而其时距离张道陵创立天师道的时间要早了282年。张廉夫被奉为崂山太清宫的开山始祖,而崂山也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五代时期,那太清宫道化普济真人,乃是后周太祖郭威亲自敕封的得道之人。在世112年,可谓活神仙在世。其道法颇深,深受道教弟子的推崇。

其师侄华盖真人刘若拙更是奇人,丹颜皓首,不自知其年,不履不冠,冬不炉,夏不扇,具有很高的内功修养。宋太祖赵匡胤久闻其名,所以在他建国后就召请刘若拙入京,任命他为左街道录,即朝廷掌管道教事务的官员,让他肃清道流。

崂山道士,修得的是内功,不与人争斗,只求长命百岁,得道升天。故此,在道教中威望极高,但在武林界,就显得略有不足。

师父是普济真人,同门师弟还是朝廷册封的左街道录,就算是玉清观的寂寥大师,都要尊称元和道长一声师叔。这元和道长在道教之中,尤其道法上,乃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而且元和道长还是崂山上,少有的修习武学之人。

虽然武学修为不及师侄寂寥大师,可也算的上是有些名望的高人异士。郭长达、马道通乃是兵荒马乱的五代时期孤儿,元和见他二人可怜,便收在身边。

二人受过苦,到了观中甚是感恩。每天给师傅端茶送水,擦窗扫院甚是勤快。元和对着二人也是疼爱有加,直接收为弟子,传授道教法义,武学修为。二人在道法上,倒也一般。但是在武学上确实是块材料,进步飞快。短短三年,这观中的师兄弟都非二人敌手。

元和也很欣慰,这崂山一派,自己的武功修为已经算的上是到顶了。可在江湖之中,却根本算不上是一代宗师。实为遗憾,是崂山道教一派一直美中不足的地方。但见这二人武学修为如此之快,也是深感欣慰。这崂山上武学修为上,也终于有人能抗起一柄大旗。让世人,尤其是同门各派也见识一下,这崂山一派功夫的厉害。

后来为了让二人精进,还专门送去玉清观,跟随寂寥的师父修行两年。带二人学艺大成,返回崂山,元和甚是满意。

这二人随着武学修为的提升,从原本的孤儿渐渐成为一带高手。功夫长了,可道法没长。变得越发的趾高气昂,最不能容忍道中有人对其不恭。元和见这二人心性极差,也是多次责罚。二人原本也是尊师命,有所收敛。毕竟师父乃他们救命恩人,两人虽然有些飘飘然,却也知恩图报。

很快,道教三年一度的武学盛典在玉清观举办。道教内部多个门派、道观、道场的习武之人,汇聚一堂。这武学盛典,主旨在于交流武道,发觉门内新人,弘扬道教武学。不仅道教之内的门人字第,还有不少江湖门派前来观摩。其中少林寺、二仙岛、古泉帮、华山派等都赫然在列。甚至朝廷,也会派王爷、皇子、朝廷二品大员,作为代表出席。

郭长达、马道通作为崂山太清宫的代表人物,自然也要出席。元和道人可希望这两个孩子在大会之上,绽放异彩,让崂山在武林之中也能有一席之地。

两人也确实没给师父丢人,大会之中,先声夺人,连败数个对手。郭长达的九节鞭、马道通的铁砂掌,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绝技。不少人盛赞崂山如今也是文武双全,有了此二人,日后定能超越其师父元和,成为武学大家,弥补崂山的缺失。

二人也因此沾沾自喜了一下,毕竟而是出头的少年,又有一身本领,谁还没点傲气。可惜好景不长,武学盛典的第三日,崂山派碰上了死对头龙虎门的人。

这龙虎门出自龙虎山,也是道教,乃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乃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

可惜,北宋时期,在道教的地位上,由于普济真人李哲玄在世112年。师侄华盖真人刘若拙被任命左街道录,命其肃清道流。那身份地位,在北宋时期可是一直压着龙虎山一头还多。老虎山一派那可是一直不服,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