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教师节  一抹紫色的记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度和掉下去的可怕。这种感觉很刺激,反而容易叫人兴奋起来。叶立秋想跳起来去抓住飞在头上的水鸟,却又害怕地紧紧握住桥边的护栏。

一行人伴着水鸟们亲近似的飞临与鸣叫,边走边看,跨过浮桥来到莫旗街里。他们一伙人进出商店,逛大街,引得一些穿戴着达斡尔民族服饰的人在一旁好奇地观望。为纪念这有意义的一天,彭校长乘兴带领大家到相馆里照了一张六寸黑白集体合影。

在这里,大家各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叶立秋有写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本快用完了,他买了一个崭新的红塑料皮笔记本。三个女教师各买了一条时下流行的颜色鲜丽的纱巾。不知彭校长在哪里买了好多东西,塞了满满一提兜子,叫主任张柏涛拎着。

逛够了,彭校长带领众人从莫旗街里出来,走过浮桥回到嫩江东岸。大家一登岸又马上散开了。彭校长、吴谞文、葛向阳和金怀礼走到江边的一块青色大礁石上坐下来歇脚。

余下的人,有到江边的沙滩上寻找彩石的,有在两米多高的江坎子下面走着看崖上成排的燕子窝的。这儿的燕子窝全是一个个洞穴,状如缩小的石窟。进进出出的燕子都是那种肚皮羽毛白中带灰点子的,有人叫它们山燕子,也有人叫麻燕子,看着比庭院里的红紫色胸脯的家燕子要大一点。这个时节,新孵化出的小燕子也都出飞了。江边燕子多得到处乱飞,看得人眼花缭乱。落在沙滩上的燕子,常是乌压压一片,人走过去,它们会自觉让道,从前面飞起来,再落到后面去,叽叽喳喳嚷个不停。江边的水面上,它们擦出的涟漪大圈套小圈,一圈未平一圈又起。

也有的教师蹲在江边看水中的小鱼。三个女教师都到离江边更远点的江坎子上面去采野菊花了。江坎子上绿色的草丛里开着好多成束的野菊花。这种花的花朵都不大,黄色的花蕊,花瓣白中泛出蓝色的光晕,开得密满枝头,浓香怡人。微风一扫,那婆娑多姿的样子,有情调的男人见了,由不得他不想到自己心爱的女人,踟蹰缓行;心中有爱的女人见了,由不得她不香腮增色,情上心头。

叶立秋先是走在崖下看燕子窝,忽见一个洞里有盘螺旋状的、泛着青光的东西。他搭眼细瞧,原来是一条小蛇。他全身一哆嗦,嘴里喊一声“有蛇”,扭头跑下崖壁。跟在他后面的左林和王尚侨也慌忙磕磕绊绊地跑下去,脚后蹚起一溜溜黄尘。到沙滩上,叶立秋沿着江边往北走,无意间看见前面有个贝克动了一下,待他看清那是一只甲鱼时,甲鱼也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它撬动两下身子,忽然立起甲壳轱辘辘朝江水的方向滚去,中途倒了一次,慌忙爬几步又立起来往前滚,真就是连滚带爬了。随着“啪啦”一声响,甲鱼很快入水了。想不到甲鱼还有这样的逃生绝技,他追到水边,甲鱼早就游没影了。

感受着生命的神奇,望着向南悠忽流动的江水,他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人的一生多像这汤汤而去的江水呀!它可以流得悄无声息,也可以乘风怒号,流得荡人心魄。和平发展的年代给了自己独掌命运、张扬个性的机会,怎可庸庸碌碌,枉此一生?即使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也该奋起一搏,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年代增光添彩。一种做个好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激荡在他的心头。虽然他放弃了走出去的机会,但是他并不希望他的学生也局限在这块巴掌大的地方,继续蒙昧无知下去;只有一代强过一代,站得高看得远,这个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更有好前景,乡野百姓的生活才能跟着水涨船高。

“立秋,一个江水有什么好看的?走,该吃晌午饭了。彭校长在那边请大伙儿聚餐呢。”李彩凤的话打断他的沉思。他转过头来,见她正手里捧着好多枝杈婆娑的野菊花站在他身边。那灿烂的繁花占满她的乳怀,她的笑脸和这些花互映在一起,彼此增色,美不胜收。他一时看直了眼。李彩凤慌乱地把手里的花枝分出一半硬塞过来,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叶立秋手持菊花跟着李彩凤来到那块大礁石西面。众人正围坐在沙滩上,当中摆着些饼干、面包、糖果、几盒香烟,还有几瓶汽水和白酒;大礁石北面冒着一缕白烟,王尚侨和左林正弯着腰在那里用吊锅煮鱼。小铁锅是他们从江边上的渔窝棚里借来的,鱼是从捕鱼人那儿刚买的。他们还跟人家要来些晚熟的玉米棒子烤在锅下面的火上。

“呀,今天是个啥日子?你俩咋像情人约会似的。”坐在人圈里的赵千枝见他俩都拿着野菊花,回过脸来就说了一句。

“给你找情人去吧。”李彩凤把手里的野菊花一把都摔到赵千枝身上,然后笑着坐到贾玫英身边。

“你别说,他俩真合适,郎才女貌。”柳丛彬瞅着于素珍笑道。

“堵上你的破嘴。”于素珍从撕开的烟盒里抽出一支烟来,回手塞进柳丛彬嘴里。

众人都禁不住笑起来。站在柳丛彬身后的金怀礼,笑起来的时候弯着腰,俩手捂在前档上,上身左一扭右一扭,让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