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后,李沐风立即如饥似渴的翻阅其卜从所记录的心得,此时,这本卜从随手撰写的笔记对于李沐风来说,就仿佛久旱逢甘霖的海绵一般,疯狂的吸收着这些思想,并将其化为自己的感悟,而有些就算暂时理解不了,他也会牢牢记在心里,等后面一步步去印证。
很快,李沐风就将全部东西都记在脑海中,紧接着,李沐风合上册子,慢慢闭上了眼睛。
脑海中,卜从挥出最后一刀的画面一遍遍回放,而李沐风的眉头一会舒缓,一会又会深深的皱起,而且是越皱越深。
很快,李沐风睁开了眼睛,随手折了根树枝做刀,开始来来回回的比划着,似是而非,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沐风又一次闭上了眼睛,如同老僧入定,而他手中的树枝也已归鞘。
忽然,原本只是随意站立的李沐风忽然站的笔直,仿佛一杆锋利的长枪笔直的立于地面。
刀芒乍现,风雪骤起,李沐风身前的地面如同突兀出现一条了地龙在翻滚,卷起了无数风雪翻飞,遮蔽了天空。
一刀卷风雪,与之前卜从出刀何其相似,只是,此刻李沐风的刀法还显得颇为稚嫩,整个人所散发的气势也多有不如,缺乏一往无前、生死置之度外果敢和霸道。
当知,十八般兵器,九短九长,而刀为九短之首,其单刃,背厚,故刚猛霸道,使用者当一往无前,刀锋所指,有死无生,此为霸道也!
武林中,使刀的高手没谁不是在一场场殊死搏斗中拼杀,在杀戮中、在生死一线中感悟刀道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江湖武林有如此多用剑的高手,可是用刀的高手却不多见,反倒是军旅中时常有用刀的高手脱颖而出。
当然,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刀不如剑美观,更能吸引他人的注意,比如说“青衫仗剑走天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些多符合人们对大侠的幻想,所以,无数初出茅庐的江湖雏鸟在选择兵刃时,都会钟情于剑,认为那才是行走江湖最能展现自己英姿飒爽的风采。
刀有什么?
啥都没有,纯粹的杀戮之器,纯粹的嗜血之刃。
此刻,李沐风的刀很好看,可是,却少了几分杀伐之气,对于刀法的领悟只是流于皮毛,想要再进一步,除了不断的练习感悟,还需要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来磨砺自己,磨砺手中的剑。
仅仅一刀,其威力已经足以媲美三流巅峰高手的全力一击,只不过,这一下同样消耗巨大,直接抽空了李沐风辛苦修炼出来的一缕真气,浑身的气力仿佛在一瞬间被抽空,李沐风整个人直接无力的瘫软在地上,好半天才艰难的站了起来。
虽然浑身无力让李沐风感觉有些难受,可是,看到自己一刀造成的破坏后,李沐风又忍不住有些兴奋起来。
强!
真的好强。
这是李沐风最直观的感受,但同时,他的眉头又微微皱了起来,感觉这一击强则强,可对此事的李沐风来说,有些难以承受,基本上一招没能杀敌,就只能坐着等死了。
想到这,李沐风想到了自己回来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他第一次上山打猎的时候,他在一堆人骨中找到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面藏着一本书。
一开始,因为他不识字,所以不知道这本书究竟写的是什么东西,直到后来在学院里,李沐风才弄明白,那本书原来是一本武功秘籍,而且还是一本外家横练功夫《金钟罩铁布衫》。
不过,让李沐风有些搞不清楚的是,《金钟罩铁布衫》不因该是两种功夫吗?怎么会写在一本书里。
而且,据李沐风所知,这两门功夫虽然说还算不错,但也不算是上乘武功,可当时死在这本秘籍旁边的几具骸骨骨质玉化,明显是江湖中二品小宗师才有现象,也就是说,死掉的几人最少都是二品小宗师的境界,这放在一省江湖,那也算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怎么会为这种秘籍打生打死?
李沐风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解释为盒子里的秘籍并不是他们争抢的东西,只是其中一人随身带着的秘籍,至于为什么没有被人拿走,会遗留在原地,李沐风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所以然来。
摇晃了一下脑袋,李沐风直接将脑子里的思绪都给抛出脑外,感觉自己想的有点多,咸吃萝卜淡操心,完全没有必要。
想到这,李沐风无声的笑了笑,感觉一股股的冷风从脖领钻入身体里,不由浑身打了个寒颤,移步开始往家里走。
在李沐风回到村子的第二天,天空越发的阴沉起来,雪越来越大,仅仅一天的时间,地面便积了厚厚一层,足足有三十公分厚。
屋子里,李沐风身体凑在热乎乎的火炉旁,看着被他翻找出来的武功秘籍《金钟罩铁布衫》,眼中闪烁着精芒,神情也越发的专注起来。
此刻,在他的身旁正凑着一大一小两个脑袋,好奇的盯着李沐风,似乎想开口询问,可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