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整个刘家村都显得死气沉沉,躲在被窝里轻轻抽泣的大有人在。
朱宇只得挨家挨户的前去安慰,他知道,此时他这个村里唯一的读书人,是村里300多口人的希望所在。
一圈转下来,朱宇重重的吐出一口气,若说以前他还打着跑路的算盘,那么现在,他已经下定决心,要留在这里。
同时也明白,若是没有功名,即便他将杂交水稻搬来,也无法填饱这些百姓的肚子,或者说是无法填饱那些贪官污吏,和黑心粮商的肚子。
他不是没有想过带着这些村民反了他娘的,可他知道,这些村民是不会跟着他造反的。
因为他们还可以吃糠咽菜,还可以冒着被老虎吃掉的风险上山打猎。
“小宇,快来,尝尝嫂子的手艺。”
“咦,大婶,麦子不都卖了吗?哪里来的饺子?”
朱宇无精打采的回到院子,就见王桂花冲着他招手,顿时跑过去惊讶道。
“呵呵,老娘可没那么蠢,我偷偷藏了20斤,埋在了地里。”王桂花得意的道。
“那其他人肯定也藏了喽?”朱宇顿时恍然大悟,他就说嘛,若一年到头,真的一点粮食都没有,怎么撑下去?
“那是自然,来,试一下,婶子的手艺,比那黄夫人怎么样?”王桂花说着,就夹起一个野菜馅儿的饺子放到了他碗里。
“大婶,那为什么不多藏一点?”朱宇摆摆手,让两人自己吃,有些疑惑道。
“那帮捕快也不傻,每亩地能产多少粮食,他们心里清楚的很,要是藏多了,那是真的要抓到县衙去的。”
王桂花耐心的解释道,相比起以前态度好了许多,原因就是,院子里的玉米结出了果实,那什么红薯也种下了。
“原来是这样。”朱宇点点头,完全明白了,明末百姓和地主士绅以及官府之间的斗争。
“小宇,你那玉米真的能吃?”
“嗯,虽然没有大米和小麦好吃,但比米糠要强多了。”
“那就好,十斤麦子,差不多能换一百斤米糠,再加上那些玉米,勉强能维持到明年秋收。”王桂花掐着指头盘算道。
“大婶,你不是藏了二十斤麦子吗?”朱宇也没有再问,为什么要将麦子换成米糠这种白痴话了。
“剩下的十斤麦子,两斤要留下来过年吃,剩下的斤要上交到三叔公那里去。”王桂花有些心痛道。
“为什么?难道三叔公还要收税?”朱宇顿时跳了起来。
“当然不是,那些粮食是要留给土匪的,不然他们是真会杀人的。”王桂花略带恐惧的道。
“嘶!”
朱小宇倒吸口冷气,但想想也释然了。
看着碗里的十多个饺子,朱小宇有些索然无味,但实在挡不住母女俩的热情,只得吃了两个。
“小宇呀,婶跟你说个事。”
“嗯,什么事?说吧大婶。”
“那个,你家里真的没有亲人了?”王桂花怔怔的看着他,绣娘却是脸一红,赶紧端起碗朝厨房走去。
“大婶,我不是跟你说过吗?我是孤儿。”朱宇放下筷子,盯着她,有些奇怪。
“那就好。”王桂花面露欣喜,随即就发现他脸色有些难看,赶紧摆手道:
“小宇,你别误会,看我这张破嘴,咳咳,其实是这样的,小宇,你觉得绣娘怎么样?”
“绣娘很好呀!”朱宇这才发现绣娘还未回来。
“小宇,我想将绣娘许给你…”
“噗!”朱宇听到这里,嘴里的汤一口喷了出来。
“大婶,你说什么胡话?绣娘才多大呀?”
“都十五了,村里这么大的姑娘早就嫁人了,小子,我就问你同不同意?”
“不是,大婶,就算这样,可我也才十三岁呀!”朱宇指着自己一脸的懵逼,虽然他实际年龄二十二了,但奈何身体才十三呀。
“没事儿,可以先成亲,待明年再圆房也不迟嘛!”王桂花摆摆手,知道朱宇是读书人后,已经熄了让他上门的念头。
“不行,不行,我现在要读书,哪里有心思成亲。”
朱宇赶紧摆手摇头,如今温饱问题都还未解决,前途也是一片灰暗,他是真的没时间谈情说爱。
“好啊!老娘就知道你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当初若不是我和绣娘收留了你,你恐怕早就饿死了,现在是读书人了,了不起啦,看不起我家绣娘了。”王桂花气得站了起来,指着朱宇就是一阵猛喷。
“王婶儿,你误会了,我没有看不起绣娘,也很感激当初你们的收留,但这是两码事,你放心,将来我一定让你和绣娘过上好日子。”朱宇无奈,只得好言解释。
“哼!说来说去还不是看不起我家绣娘,这都还没考上秀才,那要是考中了,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