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理科,除了这篇文章,其他的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
“小宇,这篇文章虽然写得很好,但却是散文,而科举考试,都是主考官随机出题,何况想要考中秀才,首先要经过县试,然后是府试,最后还要通过院试,这才能取得童生身份…”
黄夫人楞楞得看了他好半晌,才有些于心不忍的,给他解释起科举的程序来。
她猜测朱宇之所以有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多半还是压力太大,被刘家村的村民逼的。
“这个我是知道的,所以我才想让夫人帮我改一下,看能不能将格式改成股。”
朱宇摆摆手,反正他是死马当活马医,怕个屁。
“小宇,你这样是行不通的,你现在还小,不应该想着怎么科举,而是要脚踏实地的学习经文典故,那些杂书以后也不要再看了。”
箫氏却是认真的教导道,显然担心他会因为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
“夫人,我实话跟你说吧,那股我看着就头痛,若想正儿经的去考,别说中秀才,恐怕连县试都通不过,但我们村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所以我必须得另想办法,还请夫人帮帮忙。”
“哎!可即便我帮你改了,到时题目不一样也是枉然呀!何况这才一篇文章也不够啊!”
“没事的夫人,到时候我自有办法。”朱宇拍着胸脯,让她放心。
等他的玉米和红薯种出来后,就在全村推广,然后养猪赚钱,只要有了第一桶金,他就可以利用现代知识,源源不断的赚钱。
他现在的窘境就是空有一身的知识,一脑壳的办法,却没法实施,因为兜里只有一个铜板,还是上次买包子剩下的,怎么大展拳脚?
不然,别的不说,他只需买些粗盐和红糖提纯,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等有了大把银子,他就不信依照明末这些官员的尿性,弄不到个秀才。
起码县试和府试是绝对能摆平的,因为两场的主考官就是县令和知府,唯一麻烦一些的可能就是院试了。
至于什么乡试,会试,他根本就想都没想过,而这些他也知道,即便再有钱也买不到进士,这点在任何朝代都一样。
正因如此,他才想要做两手准备,总不能院试的到时候交白卷吧?
箫氏可不知道他打着舞弊的算盘,见他坚持,轻叹一声,只得提笔对照着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