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国学大师  娱乐圈新标杆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多岁的老人,还是一位国学大师,会跟一个小朋友聊天天亮,如果不是狂人,还真不会有人会这么干。

陈云的话让钱先生心情倍爽,他乡遇故知,是每一个文人的幸事。

点了餐馆的招牌菜,陈云主动用开水烫着碗筷消毒,然后坐下来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

钱先生点点头说:“这个比喻真是妙不可言。”

陈云继续说:“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钱先生哈哈大笑:“你真的是一个小朋友吗?如果不是你的声音稚嫩,我真的怀疑你是一个有着小孩子的外皮,内里是一个历经沧桑的中年男人。”

陈云肯定的说:“我只有八岁,可惜我没带户口本,又没有身份证,不然就可以跟你核对了。”

停顿了下说:“其实你来这里演讲的事,还可以引申为,人们来听国学大师的演讲,宗旨并不在于钱先生......”

钱先生拍手称好,说:“人家都说知己难寻,没想到我在这里遇到了你这个小知己,真是人生幸事。”

钱先生跟普通人不同的一点就是,看到这么老道的陈云,他的重点却始终没有在陈云这么小的年纪,怎么会有这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见识,而是在于他一个可以引起他共鸣的,有趣的小朋友。

陈云将这个话题转化到写作技巧上,他无比虔诚的问:“钱先生,如何作好一篇文章呢?”

钱先生已经完全被陈云激发了浓厚的兴趣,他边吃边说:“很多人认为,写出好文章的关键是掌握写作技巧,这在我看来实在是本末倒置,大错特错。”

这句话让陈云茅舍顿开,他之前看鲁迅,看胡适,都是在逐字逐句研判他们的文字,试图让自己也同样掌握他们的写作技巧,结果是,连陈云原本的东西都丢失了。

陈云问:“那关键是什么呢?”

钱先生款款而谈:“从构思到动笔是一个心到物的一个过程,两者互相依赖,彼此融合。头脑中的构思已经包含了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作时也是‘意在笔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陈云问:“你有什么秘诀吗?”

钱先生喝了一口酒,回答说:“其实,写作在我看来,分为三步。第一步,观察外物,只有敏锐的观察外物,才不出现你所说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现象。第二步,是构思出结构、主题和意境。第三步,就是下笔表达了。”

陈云点头称是,这些话钱先生已经说过好多次,只是他不记得了,有些问题,他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而有些问题,他脑海里则是一片浆糊,这是他主要想问的。

两人就写作问题谈论了许久,而陈云则自己关心的问题不停的提问,钱先生都耐心做了解答。

聊了半天,时间转眼到了晚上,饭桌上的饭菜早成了一堆残羹冷炙,钱先生叫服务员过来说:“晚饭我们继续到这里吃。”

陈云立刻点了几道钱先生爱吃的菜,还有几道精致的小菜,都是他爱吃的。

钱钟书看到陈云一个小大人的模样说:“小朋友,你是要立志成为一名文学家吗?”

陈云立刻承认了,说:“我想成为像你一样的大文豪。”

两世为人,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只是陈云的梦想之一,他不但想成为一个作家,他还想成为歌手、演员等等,但他这些都没有说出来,因为钱先生肯定会觉得他白日做梦。

人的精力有限,能够在某一个具体领域取得成功,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陈云却认为有可能成功,能否达到那种程度,要看他在时间循环里待多久,比如在这个循环里,他的文学造诣不就是在不断的进步了吗?

钱先生鼓励道:“祝你成功,当然我可以帮助你,比如收你为弟子,带你认真研读国学,你天资聪颖,只要你会努力几十年,你肯定会成功的,到时候我将会以你为荣的。”

身为超能力者,陈云信心很足:“只要我找准方向,也许今年就会成功。你肯定不会信,这次新概念大赛我肯定要拿一等奖。”

钱先生来了兴趣,说:“等我们吃完晚饭,我们去我的寓所,我出题,你写作,我要看看你作文章的水平。”

在他的寓所,钱先生给陈云出了一个题目,所谓的题目,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然后让陈云根据他的动作写作,这种方式很‘新概念’。

陈云不用多久就写出了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他已经写了很多遍了,钱先生每次都是做同样的动作。

等这篇文章得到了钱先生的认可,陈云就会想办法让他换一个动作。

钱先生拿起陈云写的文章,不由自主的说:“字很漂亮,你爸妈肯定花了不少精神。”

逐字逐句读下去,钱先生说:“写的很不错,真是了不起。”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