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间,潮水般的自行车汹涌澎湃。
解放前,这里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
自江钢在此兴建,便有了一个新名称钢城。
街坊连街坊,连成一座城,三层楼的红墙红瓦红房子一片挨一片,江钢十几万职工为钢铁事业奋斗,几十万人生活在钢城。
从钢研所大楼步行到十二街坊七分钟,赵青山住这里,单位分的房子,2平米的一室半户,房子不大,有独户的厕所和厨房,单身汉住倒也足够。
39度的高温,步行回家的赵青山一身臭汗。
厕所里就一个坑,并没有淋浴设施。赵青山脱个赤条,接满一桶自来水,哗啦啦,洗白白,好香香。
房子有了,车子要跟上。
对于自行车的渴望,使得赵青山来到邻居家门口。
天太热,邻居家的大门敞开,纱门带着。
透过纱网,赵青山闻到一股香气。打扰人家吃晚饭太过失礼,赵青山正欲离去,却见邻居老孟端着一口大碗来到门前。
“哟,小赵。”二炼钢红旗炉炉长孟水枝咧嘴笑道。
“孟师傅,你说你的自行车想卖掉,卖给我呗。”
“小赵你吃了没?”
“还没。”
“家里掸了面,进来吃面。”
孟水枝连拉带拽的将赵青山扯进他家厨房,强行留赵青山吃面。
江城人民在热天的饮食比较简单,孟家大嫂掸几碗凉面,冲几碗米酒,搁一盘咸鸭蛋,就是一顿晚餐。
赵青山大口扒面并不客气,他从不吃蛋,如果是蛋炒肉、蛋炒饭,那他连肉和饭也不沾一口。
“小山哥,这个蛋是油黄,你吃蛋撒。”孟小青是家里的小儿子,他也是青字辈,跟赵青山相处格外亲切。
赵青山关切询问:“小青,你马上读高三了吧?学习成绩可还行?”
孟小青无所谓的说:“学个鬼哦,反正考不上大学。”
啪!
孟水枝一巴掌呼在儿子的后脑勺:“我和你老娘文化不高,吃一辈子亏!你不学习,你也吃亏!学学你小山哥,考个名牌大学……名牌就算了,考个大学,享福一辈子!”
孟小青欲哭无泪:“考不上,么办咧。”
啪!
“我学习,我考大学,可以了吧!”
啪!
“么样又打我?”
“没收住。你好好学习就对头了。”
孟水枝当着赵青山的面教育小儿子,并责令小儿子在考学上以青山哥哥为榜样,他没把赵青山当外人。
“孟师傅你下手轻点,你把小青打苕了,他更加考不上大学。对他的家庭教育,还是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赵青山说了句公道话,他并不赞同大力出奇迹这个观点。
“就是就是,小山哥说的对,你们要对我温柔一点。”好言一句三冬暖,孟小青感动的热泪盈眶,赵青山跟他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哥哥。
啪!
“……”
街坊邻里既然这么熟了,自行车什么的都是小事。
因为新购了一辆飞鸽,孟水枝将他车龄四十年的老车送给赵青山。
饭可以白吃,车不能白骑。
赵青山硬要给钱,十块二十块,一点心意,孟师傅您家就收下吧。
老孟象征性收取10元,邻里关系更近了。
老孟转让的这辆自行车了不得,它诞生于解放前,据说收缴于反动派。骑着这辆革命胜利的战利品,赵青山在夜幕的掩护下穿梭于钢城各街坊。
傍晚的钢城是繁华的,庞大的工业文明催生灿烂的人间烟火。
卖冰棒的,剁西瓜的,轰米炮的,绞糖浆的,弹棉花的,倒痰盂的,闹眼子的,贩夫走卒,各厂职工,爹爹婆婆,拐子嫂子,男伢女伢,大伢小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钢铁冰冷,人心燥热。
赵青山骑到一大片平房的区域,久久不愿离去。
老婆,你还好吗,我想你了。
9年的时候,这片平房拆掉。
90年,原地新建六层高的职工住宅楼,老婆与老亲爷、老亲娘住新楼5栋1单元301室。
90年之前,老婆一家住几街坊几单元,这个是不清楚的!
天啊!
我此时才发现,有很多秘密,老婆从未告诉我!
心里慌!
赵青山一宿没睡安稳。
次日,赵青山、周铁男来到热轧厂,继续跟进D340的试制项目。
00米长的轧制线上几百台设备,在4台电子计算机、33台工业电视、22套液压系统、300多套检测仪表的控制下,紧张有序的进行自动化生产。
各种板坯温顺的躺在半门型吊的怀抱里送到上料辊道,上料操作台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