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术前讨论之前奏  我真的不是神医啊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并不是说谁就对,谁就错。

血液内科的医生不是外科的,你要她们评估手术指征,她们只能按照整个大外科的经验来进行评估,有误差还是比较正常的。

再接着,就是林尤了。

不过,闵教授却是先略过了林尤,而是直接看到了朱雀光的身上:“小雀雀?”

朱雀光一脸无奈道:“闵教授,您就别打趣我了,您应该知道我算是对科研和文章了解得相对比较少的,最近正在学习关节镜相关的文献。”

朱雀光虽然是副教授,而且技术很顶尖。

但是说实在的,他对这样的科研前沿,了解得是真的非常有限,在他读博士的时候,国内暂时还没有这么注重科研,现在咋一下提高了水准,他也不得不后来跟进,否则就别想晋升了。

但他的手术水平,在全国也算是一流的。

闵教授则是说:“你们是不是觉得让我们搞文章,搞科研完全就是多此一举?”

“你们要知道,我们是教学医院。”

“教学医院自然要在教学二字上,下足真功夫。”

“若是总是教手术。”

“一个手术,能有多少学的?”

“而且,你所会的一个手术,能够百分之百地教会其他人?”

“十年前的手术,十年后你继续用,你就不怕被人戳脊梁骨?”

“我们现在的手术,是不是一定是最完美的了?”

“我们的手术,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没有可以简化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是在推广的过程中,是难点,是重点,该怎么简化?”

“我们这一辈子,能够做多少手术?”

“2w?4w?”

“全国先不说,我们省又有多少病人?我们做不过来。”

“那我们就必须要担起教学这个重任,既然是要教学,就必须往前走,不能回头的。”

“如果这个手术,没人去搞创新了,那个手术,也没人去搞创新了,那我们就完了。”

“手术的数量,永远都只会提升熟练度,决定的是手术的下限,只有阅读,只有真正地去对手术进行创新,进行改进,才是决定你手术的关键。”

“二十年前,有人觉得BB机就是信息传递最便捷的方式了。”

“十年前,有人说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七八年前,智能机取代了硬壳手机。”

“五年前,4G就几乎全面取代了3G。”

“你还觉得,我们现在的手术,我们所做的研究?是没用的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