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补救了。你也不要再难过了。”朱之俊说:“说句你不爱听的话,你别幼稚了。我就半年的访学时间,再过三个月左右就得滚蛋。我回去了,周老师还记得我是谁吗?”
宋明阳哑口无言了。朱之俊又说:“他讲话从来不算数的,这是刚走的师兄临走前跟我讲的。师兄叫我切记,要发论文,必须在走之前搞定。”
宋明阳劝道:“你抓紧这三个月时间,写一篇论文对你来说是毛毛雨。”朱之俊说:“写是能写出来,写出来发不出来啊。表面的程序需要走,没有这么快的,除非周老师不走程序。我是他什么人啊,值得他为我这么卖力气。”
宋明阳再劝慰道:“你的论文是确实好,周老师爱不释手,拿去了。我的论文太烂,送给他他都不会要的。他欠你一个情,会补偿你的,补救措施都出来了,你安心写论文,不要多想。”朱之俊说:“我上知网查了他的论文,发了两百多篇,绝大多数都是合作的,合作的人估计上百,而且绝大多数他都是第一作者。拿学生的论文,他都已经习惯了。他一天到晚到处跑,脚不沾地,坐不住板凳,哪有时间写东西。”
宋明阳找不到安慰的话了,说:“事已至此,往前看,往好处想。”朱之俊仿佛没听清宋明阳的话,沉浸在懊恼中,说:“只怨我自己大意了,访学之前没查他的论文,要是查了,我是不会跟他的。跟赵编辑都比跟他强。”
宋明阳说:“赵编辑只是一个小编辑,没权吧。”朱之俊说:“赵编辑不把自己当学者,不怎么写论文,也就不要学生的论文,再加上他的学生少,所以更愿意帮学生。他是周老师的师兄,周老师能不给他面子吗?他还帮周老师做事,权力是有的。”
宋明阳故作惊讶,说:“赵编辑是周老师的师兄啊。你消息很灵通啊,把他们的家底都摸清了。”朱之俊说:“是赵编辑说的,他叫我保密。一时没控制住情绪讲出来了,你不要传出去。”
宋明阳说:“好的。师兄放心,我保证守口如瓶,管好自己的嘴巴。”嘴上说着这些,宋明阳开始担心起自己来。想到自己的论文已经是两个作者了,周学工不可能再插一脚,搞成三个作者,宋明阳忐忑不安的心暂时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