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5章 待客  晚汉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法。

“阿兄,这是九十钱杂用,伯母倒没食言,另外,晚餐也是与伯母同吃的,是粺米饭,还有鱼酱!”阿奴心情非常轻松,递给他用麻绳穿着的九十钱。

总共才九十钱?也就是给自己七十钱、阿奴二十钱,这也太少了!

不过总比一钱不给强得多,想从张氏那里得到更多钱也不现实,关键还得自己独立。

“哦,那就好!对了,你明日把钱拿去付药钱,不知可够了?”

“都是些寻常草药,医工自采的,只需十五钱,阿兄,你看我的字可有进步?”

“当然有进步,不过还需要努力,主要靠多练习,如果你能写穿几块白石,这功夫自然就出来了。当然,技巧也必不可少,来,我教你一些诀窍……”刘玘开始手把手教她写字。

……

第二日一早,鸡初鸣,刘玘就起床,摸出了点火工具:燔石、火绒、铁镰,将油灯点燃之后,重新开始温习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此时点火并不是太方便,一般的人家是在火灶中用灶灰埋火炭,尽量不让火熄灭,否则就只有找邻居借火或者自己生火。

不见得每家人都有燔石、铁镰,很多时候还要钻木取火,相当麻烦。

前世,他曾在国学馆学习多年,对四书五经以及其他重要经典均有涉猎,现在只需要稍加温习,绝不逊于此时普通文人。

前面讲过,乡、聚一级学室并不传授五经。不过自从儒学大兴之后,从汉武帝开始一直到唐代,五经都是主要考试科目。

即便是考时策,也必须要熟悉五经,因为只有“引经据典”,才能够增加自己策文的说服力,否则你的文章再好也算不得上等。

这就像我们现在写文章一样,总得在里面引用一些先贤或者著名人士的讲话,来增加自己文章的逼格。

他书房中,五经简牍比较齐全,有不少还是刘玘父亲留下的,当然这与从兄书房远不能比,明日开始,得上那里看书才行。

他刚刚打开竹简《礼记·聘义》看了片刻,忽听见门外妹妹的声音:“阿兄,开门,我也要和阿兄一起读书!”

“好啊,我马上开门!”刘玘一听,非常高兴。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