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伙计将几张皮再次包了起来,抱着走出了房间。纪掌柜依然悠闲的品着茶,一言不发,既不与李承说话,也不请李承坐下,让李承很是尴尬的站在一边。纪掌柜的这幅态度,顿时让李承心中感觉有些不妙。
不一会儿,那个伙计回到了房间,空着手。纪掌柜淡然的问道,“马老怎么说?”
“马老说,不错,”伙计谄媚的回到。
“嗯,结银子吧。”纪掌柜站起身,准备出房间继续招待刘公子。
“喏,拿着走吧。”伙计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塞在了李承的手上,表情好似一副天大的恩赐一般。
“等等,”李承喊住了正准备离开的纪掌柜,“怎么才五十两?六张上好的皮子,一个窟窿都没有,在俺们县里都不止卖这个价嘞。”
李承在嵩山周边县城顺便了解过行情,一件有箭孔或者捕兽夹痕迹的狐皮就收十五两银子,更何况更大,更难得到的鹿皮和狼皮,还是完美没有破损的品质,六张皮的价格绝对不会低于四百两。
“对啊,所以才给你五十两啊,要是有箭孔或者夹伤,顶多给你十两。”纪掌柜一副淡然的语气,好似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说完便走出了房间。
“把俺的皮子还来,俺不卖了。”李承觉得非常的生气,真把自己当冤大头了。
“小子,货已经进了我们库房了,想拿回去?没门!”这个伙计比李承还高出大半个头,对着李承嚣张的说道,“知道我们这家铺子是谁的吗?当朝大司农宋大人的,识相的赶紧拿着银子滚蛋,否则的话别怪我不客气。”这个伙计看着李承身材矮小,吃定了李承。
李承体内真气悄然流转,心中极想给面前这个小人来上一记十成功力的羝羊触蕃。虽然自己对于这些皮货不是很看重,只是顺便处理的东西,但是“看你顺眼,**赏给你了”和“这东西不错,**笑纳了”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此情此景,与白居易所写的《卖炭翁》何其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