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强说道。
“什么乱七糟的呀,哥你说什么,什么方程什么题目?”曾仕强不解的问道?
自从那次曾仕雄从阳朔跑回家和曾仕湖他们聊天说可能砍树不得钱之后,曾仕湖的心理起了很大的变化。也是从那天起,他才彻底的面对现实,不再把自己当一个辍学在家的学生,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已经走上社会的青年。他开始思考和关注社会问题,并且也把这些问题看成一个个高难度的“解方程”题。
虽然在读书时的平时学习和历次考试之中,他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但是,面对比解方程更复杂百倍的社会现实问题时,他还能像以前一样,一眼看出答案吗……?
“反正你明天跟老爸说去一下莫有德家问清楚情况就行了,我也没办法和你多解释。”曾仕湖对弟弟说道。
可能是觉得一天只得3.6元工钱实在是少了点,也可能是过年自己就还剩100块不够走亲戚给红包。曾仕强向“半仙”兄提出要去莫有德家问一下,为啥钱会这么少的时候,“半仙”兄也马上同意了,万一俩儿子能给自己再要个千儿百的,那自己吹牛起来不是更有资本了么?不是能彻底打破“半仙”兄只会喝酒不会赚钱的“谣言”么?
“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
几许有共享荣华,檐畔水滴不分差。无知井里蛙,徒望添声价。空得意目光如麻,谁料金屋变败瓦。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曾仕湖和曾仕强共骑一部单车,曾仕湖在单车后座上用耳机听着许冠杰的《浪子心声,跟随音乐小声的唱着。他们俩骑着单车往莫有德家里赶,曾仕湖还要看清楚另一半“题目”呢。
此时莫有德正坐在他家的真皮大沙发上喝酒呢。桌子上没什么菜,就还剩一碟花生和他的一个酒杯一双碗筷。今天中午根本就没做菜,都是吃昨晚小年吃剩下的“伙食尾。”他只是多炒了一碟花生给自己送酒。老婆小孩早吃饱,小孩不知道跑那玩去了,而老婆则在搞着家里的卫生……
莫有德和“半仙”有个同样的嗜好,同样好酒,如果不是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每餐都必须来两杯。虽然两个人的嗜好是同样,但是导致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半仙兄喝酒是越喝越糊涂,算计着怎样把自己家的钱往别人家送,而莫有德喝酒是越喝越清醒,算计着怎样把别人家的钱往自己家送……
两杯酒下肚后,莫有德感觉自己的脑细胞比平时更加活跃了至少三成,算计什么思路更加清晰了。像极了N年后横扫全球的“肾6”手机,那运行可不是一般的快……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老话不都是这样讲的吗?
莫有德太为自己拥有一个这么会算计的脑袋而骄傲和自豪了。他估摸着。能想出他这种主意,拉出一个几乎免费的“人力木头运输队”。各人员工种的安排是那么的安全合理效率高。在整个曾村都不会有第二个拥有他这种脑袋的人才。
当然,老天爷也对他这种“才华”给予了丰厚的奖励。在他所在的有二十来户人家的“竹山村”中,别的村民的房子都还是“泥瓦”结构,顶多“砖瓦”结构。而他家的却已经是“砖混”结构。去年建房子的时候莫有德就想过了。要建就建超前点的,至少十年都不过时的样式。所以建房子时他还采用了县城里建小高层通用的“立柱”结构。地基,承重墙,横梁都用了很多大钢筋,房子建得是相当的扎实。而装修上更是豪华,外墙都用了大量的马赛克,罗马柱,茶玻……足以媲美县城中的小别墅。这样的房子,别说在当时的竹山村,就是在曾村,也没第二户,只有林村有那么个一两户村民有着差不多这样档次的房子。
“莫老板,我们两个是曾村曾则宏的儿子,我叫曾仕强,我们想了解一下我爸在阳朔砍树为什么一天才得3块多钱……”
一踏进莫有德的家门口,看见莫有德还坐在沙发上喝酒,曾仕强开口就问道。当然,这也是曾仕湖想好的台词,教曾仕强这样说的。
莫有德一看,看见两个一高一矮的后生刚走进堂屋,可能是曾仕强那一身“金利来”西装和172的个子起了点作用吧。莫有德的“肾6”脑此时运行更快了,马上想出了一套“危机应付方案”。
“哦!是两个舅舅来了呀!坐坐,叫什么莫老板,见外,叫姐夫。你姐跟你们那房虽然是出了五服。我去拜年呢,手长衣袖短心有余力不足,是拜不到你们家了,但是你姐跟你们也是平辈啊,还是同一个来祖出来的。来,坐坐,先喝杯茶,……”莫有德一边给两兄弟倒茶,一边大声对着门口叫道:“淑芬,两个小舅舅来了,快点把家里那只大骟鸡杀了。”
“姐夫,别客气别客气,我们都吃过饭了的”。见莫有德这么说,曾仕强也改了口叫“姐夫”接着又大声对着门外说:“淑芬姐,别杀鸡,我们吃过了的。”
“什么?这么远到姐夫家,连饭都不吃